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脑变 > 第964章 弹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曾凡发现,相比后世的各种思想混杂,这个时候的人们思想单纯、质朴的多,大部分人的生活态度也都很积极,不像后世消极厌世的那么多。

尽管也有不少的心思阴暗,狠毒贪婪之辈,那些人在人口总数上占比不大,对现在的曾凡来说,很容易处理。

让他们的心思在适当的时候暴露出来,自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时代法制规则并不比后世少,之所以会有种种问题,关键还是执行人员的问题。

所有涉及到的人员他都能无形中施加影响,处理起这种事情简直不要太轻松,赏功罚过,尽职尽责的人提拔重用,徇私舞弊的贬斥处罚,同一个部门只需要发生几起后,整个部门的风气就会立竿见影好转起来。

纯粹的善人,恶毒到不可救药的坏蛋都只是极少数,世上大多数人只是普通资质,随波逐流,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

好人、坏人、善人、恶人,都是从芸芸众生中走出来的,没有天生的好人,也没有天生的坏蛋,好坏善恶都是后天环境所造就出来的。

曾凡发现意念场穿越到这个世界后,自己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在影响朱佑樘的同时,朱佑樘皇帝身份带来的那种无形的权威,也对他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曾凡出生长大的世界,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个普通人,尽管后来变得不再普通,在心态上,他仍然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始终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其他人。

到了这个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的世界,他的意念场也受到这些人的影响,觉得这种明确的等级制度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而是有一定存在的道理。

在后世,尽管法律上规定人人平等,可是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大多数人的心中无形的等级仍然处处存在,有些隐形的鸿沟仍然难以跨越。

最让曾凡不习惯的地方还是这里的跪拜制度,见面先磕头,他的身份是皇帝,都是别人给他磕,也让他感觉格外的别扭,通常是能免就免。

皇帝的好处当然不止少磕头,他现在是病愈修养期间,每天猫在乾清宫里面,哪里都不用去,都是别人来见他,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吩咐一声,马上有人帮他取过来。

经常需要的物事,往往不用吩咐,就有人准备好了,他稍微一动作就有人送到面前了。

很多事情都不需要他自己动手,都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他要是自己动手了,那反而是让伺候的人不好过,属于不配合人家工作,人家要挨上级责罚。

从穿衣洗漱,喝水吃饭,再到上厕所大小便,都被伺候的无微不至,这还是历史上简朴之称的皇帝,那些喜好奢华的不知道日子得过成什么样。

即便是司礼监提督太监戴义按照曾凡的意图要削减后宫七成人员,他身边这些伺候的人大部分仍然会保留下来。

没办法,就算削减掉七成人员,后宫依然要保留一千五百多人,这些人名义上主要服务对象就是皇帝、皇后和未成年的太子,还有那十几个前面皇帝留下的妃嫔。

保留下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底层干活的,宫殿打扫,清洗这些人的衣服,宫里人的饮食,日用保障等等;一小部分是负责监管的中层干部,最顶层的能在皇帝面前汇报工作的,算是有身份的大太监,只有不过几十个。

实际上宫内大部分的消耗都来自这些太监宫女,皇帝哪怕娶十几个老婆,几十个子女,一年的消耗也很有限,肯定比不上几千人、上万人的消耗。

在曾凡看来,保留一千五百人仍然太多,可是没办法,有些必要部门存在了很久,那些人是整个后宫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下子都裁撤掉,紫禁城就要乱套了。

他划定裁减七成人员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仔细测算,集合了各部门大小太监们实际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数字。

因此皇帝把裁员旨意交给戴义后,几十名各衙门的宦官头领合议几天就拿出了整体方案,整个过程当然少不了曾凡的意念场从中指导,那些有可能因为自身利益受损从中作梗的家伙,前面几天都被各种理由处罚查办了。

没有领头的太监反对,尽管这个计划裁人有点多,仍然顺利的推行了下去。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整个皇宫氛围大变样,减少了七成人员,环境反而变好了,各部门的运转效率大为提升,那些作奸犯科、偷奸耍滑、欺上瞒下的都被清理了出去,留下的人整体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至少工作环境舒心了,待遇比以前都有所提升,当然干起来更加卖力了。

据说后面还要继续裁减人员,不好好的表现,说不定下一轮就轮到自己被裁了。没见皇帝、皇后身边的人都裁掉好几个?

太子朱厚照身边裁减的最多,原先伺候的那几个领头的全部出宫了,后世大名鼎鼎的‘正德八虎’一个不剩。

其实这个称号在曾凡看来有点牵强附会,正德初年,以刘健、谢迁为首的大臣们打击面太大,逼得他们不得不团结起来自救,致使弹劾失败,弹劾派大臣大批离开中枢,更加纵容了刘瑾的嚣张气焰。

八虎中的高凤英宗的时候就在司礼监任职,资历年龄比刘瑾谷大用等人老多了,根本和刘瑾不是同一类人,操守比外廷很多大臣都强,这次被裁是他自己的要求,都快七十了,出宫去安享晚年。

至于张永,更是刘瑾的死对头,人品也没太大问题,他虽然离开太子身边,不是被裁撤,而是被派到辽东去担任监军,既然有勇武,那就去该去的地方历练。

宫里宫外的其他人不知道曾凡的心思,都以为皇帝大病一场后,对太子表现不满,借这次机会清洗太子的势力。

当然,这些人不敢明面谈论,心里面难免打起小九九。

不过宫里面那些容易生事的太监宫女这次都被清洗一空,其他人心里想想也就罢了,曾凡当然不会去管。

外廷那些官员们有想法的就更多了,如果不是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有的人都要打起易储的心思了,就算易储做不了,揣摩到皇帝对太子不满,也有一些头脑灵活的大臣开始打起太子的心思,直接弹劾太子当然不可能,弹劾太子身边的官员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于是弹劾詹士府官员的奏折突然多了起来,詹士府是辅助太子的机构,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登基后,这里的官员就是太子执掌天下的班底。

太子身边的宦官都换了,太子的班底当然也要清洗一遍才合理,他们弹劾的都是小毛病,为的就是试探皇帝的态度,皇帝不满意他们损失不大,最多驳回折子训斥罚奉,如果猜中皇帝心思,那就有可能得到重用,以小博大的生意当然值得一做。

皇帝虽然以养病的名义不上朝,可是奏折仍然每天都送进来,由司礼监太监协助他进行处理,过去的朱佑樘对内阁三位大学士很信重,对他们附在奏折上票拟的意见大多全部采纳,很少全部驳回,有不同意见都是请过来当面商量后再做决定。

三个内阁大学士当了几十年的官,对这种事情当然眼明心亮,这类弹劾的奏折票拟意见都是驳斥打回,打消这些投机者的心思,止住这股针对太子的风潮。

他们都做过太子的老师,如果这股风潮刮起来,太子的班底遭到清洗,他们自身也难免受到非议,下面排队等着进内阁的人可不在少数,到时候火力转移到他们这里,就算能扛过去也绝对不会好受。

曾凡这次一改往日朱佑樘的作风,这类弹劾奏折一律留中不发,既不驳斥,也不批准,这就有点纵容的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