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张献忠已成势,山海关外仅剩宁远,其余城池全被清军占据。

国内,朱由检能倚仗的兵马仅剩陕西孙传庭率领的秦兵……明面上盘踞湖广的左良玉也能算一个。

可左良玉看到明朝败落后,已经开开心心做了军阀,张口只要钱粮,闭耳不听指挥,劫掠百姓比李自成、张献忠还顺手。

兵力捉襟见肘的朱由检拿他没办法,只能下诏安抚,至于钱粮……

朱由检:我要有那玩意儿还能跟你左良玉妥协,想啥呢?

没钱、没粮、没兵,天灾还在持续,战争还在扩大,怎么办呢?等死呗,能咋办!爱咋办咋办,开摆!

同年,张献忠克武昌,建国大西,称大西王,李自成于襄阳称新顺王。

响亮的口号也随之出现: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大将只剩孙传庭了,孙传庭很猛,孙传庭非常猛,都这时候了还能持续打胜仗……皇太极也死了……哇!

摆烂,摆什么烂?只有对大明没有用的人才会摆烂,起来嗨,努力,中兴有望啊,哈哈哈(?w?)hiahiahia

幻梦很美好,可惜一戳就破,一个运行了两百多年的王朝,能崩的都崩完了,哪还有中兴的希望!

就是朱元璋从孝陵爬出来都得琢磨琢磨是救活死树容易还是种棵新树容易。

毕竟不是西晋那种早产儿,也不是北宋那种疯癫病,那俩都属于作死,这个属于老了,该嗝屁了!

中兴梦碎,朱由检大呼受不了,孙传庭也于此时兵败汝州,战死潼关,李自成占领西安。

可以了,很好了,孙传庭已经足够努力了,现在也该歇歇了!

时间来到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雄踞西安的李自成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随即挥师东征山西,直捣北京。

李自成东征,前期非常非常顺利,各处官将望风而降,不费一兵一卒,这让李自成产生了一种错觉。

大势已成!下一个朱元璋就是额!

同年二月,顺军克太原,兴奋的大顺皇帝李自成颁布了讨明檄文: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陕西是我大本营,山西是我的囊中物,北京如何?朱家如何?早晚是我,不,是朕的……

于是,他迎面撞上了宁武关,守将叫周遇吉,一个并不出名的武将,却让李自成碰了个头破血流,损兵万余,骁将四员。

宁武关破了,周遇吉死了,但李自成的心态也崩了,都这个时候,这个地步了,还有人为了那个腐朽的明朝卖命!

我,真的还能成事吗?

李自成陷入了怀疑,当时,虽说天下处处战火……好吧,江南没有,也就是说,就算江北彻底打空了,朱家也还有个完整的江南,这怎么玩?

李自成想退了,回到西安,愉快的当自己的土皇帝,不好吗?干嘛要冒险?

拿下北京自己是皇帝,但回到西安自己也是皇帝,所以,努力干嘛?

李自成给自己想好了无数借口,退后比前进更好,对,没错,就是这样,我老李可真是个天才!

关键时刻,两封降书的到来让李自成瞬间改了主意,宁武关的失败算个球,回西安当土皇帝有啥好的,要做就做天下主!

好吧,真相是两封降书的到来让李自成明白,北京的路已经通了,现在的北京,正等待自己光临,不去一趟多亏啊!

此时的朱由检在干嘛呢?在合计家底,孙传庭战死让他惊恐,周遇吉的坚守让他惊喜,他想支持周遇吉,但是没兵可调,于是,只能坐视。

而此时的朝堂上,大臣们一如既往的在吵架,一天不吵浑身难受那种!

吵什么呢?南迁?皇帝想南迁,部分大臣也想南迁,但部分大臣不愿意,于是争吵开始。

皇帝好面子,想南迁又不想自己提,大臣提了他还好面子不公开支持,于是局面僵住了,吵到宁武关破,李自成即将兵临城下,还在吵。

终于,左都御史李邦华忍不住了,吵吵吵,吵个屁,大家死了不要紧,大明不能一起死了,提议让太子和几位皇子先行南迁。

李邦华:……陛下,咱们死社稷就死了,传承不能断啊!把太子送过去,再不济还能成一个南宋不是!懂我意思?

朱由检显然是懂的,但大臣们同样懂啊,想做南宋……想得美!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来了个绝杀:太子先行,各位是想效仿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故事?

得,一句话给朝堂干沉默了,这话一出谁还敢带着太子先跑路?

没辄!南迁不行,办法没有,朝议最终以朱由检大怒着说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宣告结束。

三月初四日,朱由检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

调兵,什么爵位,什么官职,命都快没了,要啥给啥,一句话,我,朱由检,要啥给啥,各位速来!

吴三桂、唐通、刘泽清:陛下,能给钱吗?

朱由检:啊这……这个可以有,但是真没有,内帑这块,耗子来了都得迷糊!

于是各大总兵齐呼对不住,忙着呢,下次聊!

除了唐通,这位老实,带兵来了!

吴三桂、王永吉借口要迁徙百姓入关,得“晚些时间”来。

刘泽清则是拒不奉诏,直接劫掠了自己的驻地往南边跑,单走一个六!

唐通来了,被派去守卫居庸关,三月十五日,居庸关破,唐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先锋抵达京城郊外,破昌平,焚毁皇陵。

三月十七日,顺军开始攻城,守城的明军三大营多为老弱病残,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

也有说是因为鼠疫的原因,京城大残,能打的基本死绝了……什么天灾宠儿啊!

至此,朱由检情绪彻底失控,仰天长号,痛哭不已,大呼:内外文武诸臣误我!误我!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人到北京城内,跟朱由检交涉,讲条件,搞谈判!

这事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李自成只想裂土称王,只要朱由检把西北封给他,再给百万两银子,李自成承诺帮忙平定其他起义军和清军。

一种认为李自成要朱由检逊位,把皇位禅让给他,他可以保证朱由检活命!

两种选择,朱由检会怎么选?答案是根本没得选。

当天下午,城内投降的大臣打开城门喜迎王师,外城陷落!

外城陷落,朱由检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突围逃跑,一个是当俘虏,毕竟南边还在大明手里,朱由检要是投降,至少李自成没拿下江南之前不能杀他。

朱由检两个都没选,他选了第三个,殉国!

朱由检有七子六女,四子四女早夭,活着的只有三子两女,他让太监们带着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出宫,送到成国公朱纯臣那里。

随后,朱由检和周皇后、一众嫔妃举行最后的酒宴,要求她们自尽。

周皇后回到坤宁宫就自缢了,妃嫔们自尽的自尽,没自尽的也基本让朱由检提剑杀了,天启帝朱由校的皇后张嫣也自尽了!

最后还剩朱由检的两个女儿,长平公主朱媺娖、昭仁公主(没留下具体姓名)。

朱由检看着两个女儿,怒吼着:为什么要生在我家!随即挥剑砍向两人,昭仁公主当场死亡,长平公主断了一只手,最后被宫女带着逃出宫外。

杀妻杀女后,朱由检跟太监王承恩一起喝了几杯酒,随即走向煤山,留下遗诏,以发覆面,自缢殉国!

朱由检自缢当天上午,京城全城投降,李自成进入皇城,周皇后等女眷的遗体被发现,三名皇子也被太监出卖成了俘虏,但没人发现朱由检的去向。

于是李自成悬赏黄金万两搜寻朱由检。

三月二十日中午,朱由检的遗体、遗诏被人发现,大意是说自己登基十七年来一事无成,以及诸臣误朕,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的遗体被运至东华门外,和周皇后的遗体放在一起,大臣们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其他大臣也就看一眼,没动作。

因为死忠明朝的人这时候不是被杀就是自杀了,留下来的人,基本都想活命,能拜一拜已经够对得起朱由检了。

当时的情景是,锦衣卫指挥使投降,部分锦衣卫战死,太监部分投降,部分战死,文臣部分自尽殉国,多数投降,勋贵殉国的有七个,战死的有几个,其余投降,武将,部分战死,部分投降。

以下,部分殉国者名录,只是部分,而之所以说是殉国者而不是殉国官员,是因为部分人根本连官员、读书人都不是,有的是大头兵,有的是老百姓。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四川道御史赵撰、太常少卿吴麟征、监察御史王章、左谕德马世奇、翰林院修撰刘理顺、工部主事金铉、监察御史陈良谟、翰林院官员汪伟、太傅张庆臻、兵部官员成德、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兵部尚书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翰林院侍读周凤翔、吏部主事申佳胤、户部官员吴甘来、吏部官员许直、御史赵撰、兵部官员姚成、知州马象、中书舍人滕之所、中书舍人阮文贵、中书舍人宋天显、太医院吏目杨元、知事陈自达、官员毛维张、内阁官员张应选、御史陈纯德、太仆寺丞申佳允……

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都督刘文耀、彰武侯杨崇善、惠安侯张庆臻、东宫侍卫周镜、驸马都尉巩永固、宣城伯卫时春、京营将军贺珍、千总徐文朴、提督褚宪章、守御任之华、左都督刘继祖、恭顺侯吴汝征、太监高明时、五军营姜应魁、五军营杨二哥、百户王忠、千户李忠、布衣范箴、锦衣卫高文采、锦衣卫李若琏……

以上,有的举家自焚,有的投水自尽,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一辈子没受过皇帝恩惠,但国亡时却走在前头!

愚忠吗?相比于什么拷饷、剃发易服,这个时候殉国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很悲惨的下场了。

皇帝、皇后殉国了,太子、皇子被俘了,该殉国的已经殉了,剩下的,要么是对明朝彻底失望,想在新朝廷建功立业,要么就是纯粹想活命的。

比如朱能的后代成国公朱纯臣,刘伯温的后代诚意伯、徐达的后代等等人,及内阁大学士陈演、魏徳藻等人。

陈演、朱纯臣带头劝进李自成,他们想着荣华富贵,却没想到李自成只想从他们身上拿富贵,追赃拷掠,白银千万两,这又是何苦嘞?

拷饷之后,李自成在明朝太监王德化等人的请求下,用较好的棺材重新收殓朱由检夫妇的遗体,四月初三日埋在田贵妃墓中,即思陵!

朱由检下葬时,只有太监和百姓为朱由检送葬……也不错了,至少还有人记得你不是,朱由检你完全不必悲伤。

兢兢业业十七年,频发的天灾,内忧与外患,花白的头发,残破的河山,破烂的龙袍,胡来的军政,最后三尺白绫送葬,昏君不至于,明君够不上,平庸的君王,血性的男子,明思宗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