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且说元惠宗上位后,先是熬死了权臣燕帖木儿,又与脱脱等人合谋扳倒权臣伯颜,开始亲政。

元惠宗以脱脱为相,重开科举,整顿吏治,减免赋税,本应越来越好,奈何,官场腐败、天灾不断,人祸接踵而至,最终,农民起义大爆发。

而这场农民起义的开始,还得从1338年,彭莹玉发动袁州起义开始说起。

彭莹玉,又名彭国玉、彭翼,江湖人称彭和尚,或称彭祖师,江西袁州人。

彭莹玉出身农家,10岁入寺为僧,因为元朝的黑暗统治,百姓穷苦……好吧不是穷,是快活不下去了。

每当这个时候,总有宗教悄摸摸搞事,这次也不例外,白莲教开始大行其道,风靡民间,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彭莹玉由此加入白莲教,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造反头子,不,是起义领袖。

1338正月,随着元朝的吏治越发败坏,官府穷搜地方财富,百姓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加上天灾连年,卖儿卖女、同类相食者比比皆是。

人心向背,大家都巴不得元朝早点完蛋。

有鉴于此,彭莹玉知道起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推选大弟子周子旺(小说中周芷若她爹)领头,于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周子旺号称周王。

元廷闻报,立刻下令让袁州官军镇压起义,周子旺等人没抗住,于是起义失败,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出逃。

起义失败,大弟子也没了,但彭莹玉并未放弃,而是辗转来到淮西,暗中发展信徒,且吸收教训,开始有意识的精心培养弟子,力求这些徒弟能文能武……重点是能造反。

他的徒弟们也挺出名,比如赵普胜、丁普郎、邹普胜、欧普祥等人,基本元末那些名字带普的名人,都是他的徒弟。

1348年,彭莹玉带着弟子们返回江西袁州,继续从事起义活动,然后持续被元廷镇压,到后来,元廷大概知道他在江西这片地方,于是派人四处抓他。

没办法,老家不好搞起义,于是他又带着弟子们跑路了。

1351年,北边刘福通、韩山童发动起义的同时,彭莹玉带着弟子们来到湖北蕲州,又又又一次发动起义。

这次起义蛮成功,彭莹玉等人率众打破县城,扶立长得非常帅的徐寿辉为皇帝,建国“天完”。

同时,设立百官,起义军纷纷以红巾裹头,因此称红巾军,彭莹玉为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

这次玩得非常大,彭莹玉领着起义军渡过长江,连克繁昌、铜陵、驰州、安庆、湖口等城池,随后攻占江南重镇杭州城。

1353年冬,彭莹玉率部转战江西,在瑞州被元朝江西右丞火你赤率军包围,彭莹玉及一众红巾军将领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最终,城破,人亡!

观其举止,彭莹玉称得上一句大德圣僧,别管他心里想的啥,至少他的举止是反抗压迫,是积极正义的。

还是那句话,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在面临压迫,面临朝廷的残暴统治时,敢于反抗者,他就是英雄,此理千万年不变。

彭莹玉虽然死了,但他散播的起义火种,却在各地缓缓亮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一把大火为元廷送葬。

1338年,彭莹玉起兵反元,1348年,方国珍首倡起义,接着起义接着打,一茬不行换一茬。

方国珍,浙江台州人,世代在海上贩卖食盐。

1348年,蔡乱头起兵反元,被朝廷派兵抓捕。

本来,别人造反什么的跟方国珍是没啥关系的,奈何他有一个仇家,于此时通报官府,说他跟蔡乱头有关系。

人在家中坐,祸从仇家口中来。

我本来不想造反,但你非说我造反……那我反了又如何?

方国珍反了,提刀宰了仇家后,带着家中兄弟逃亡海上,聚众数千人,专门打劫朝廷船只。

元廷派兵镇压,但却被他反杀,把元军主将生擒活捉了。

生擒元军主将后,方国珍威逼元将为他请官……按说水浒传这时候还没写好,咋就知道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呢?

总之,打这之后,方国珍就一直在投降、造反这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心情好了,造反,心情不好,造反,开心不开心,先行造个反。

元廷很无奈,想灭了他,奈何每次派兵都被他摁在地上摩擦,想招安吧,这家伙反复无常。

没奈何,只能看方国珍心情了。

之后的元末乱世中,方国珍除了时不时造一下元朝的反外,还跟张士诚、朱元璋交手,张士诚让他揍了,朱元璋把他揍了。

揍着揍着方国珍服了,于是投降朱元璋,最终混了个善终的结果,算是元末群雄结局挺好的一个。

说回元朝政局,脱脱第二次拜相后,眼见天下越发不平,元朝越发不稳,他很想挽救一下这个朝廷,于是搞了个变钞法,同时任贾鲁治黄河。

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元惠宗要是知道后来的结果,大概会劝他先别出发。

为啥嘞?因为元朝那些官员基本已经无可救药了,治河的钱,他们要,民夫的口粮,他们要,民夫的命,他们还要。

眼见亡国之祸就在眼前,官员们非但没有任何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疯狂剥削百姓,想着能捞一笔是一笔。

此时的元朝,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元惠宗、脱脱、贾鲁在积极消除炸弹,官员们在帮炸弹填充火药,使炸弹越来越大。

最终,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点了火,引爆了这颗究极炸弹,彻底开启元末大乱世。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随着这句口号的急速传播,各地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不停的冒头,浙江、江东、江南、湖南、湖北、福建、四川,到处都是起义军,到处都在打县城。

热闹是真热闹,过瘾也是真过瘾,那些元朝官员,曾经有多贪婪,现在就有多倒霉,只要被捉到,基本就是死。

老百姓受了百年苦,一朝起事讨债来。

山崩、地裂,到处都在闹起义,到处都在杀官员,元朝于各地的统治,一时间塌了大半,已然无可救药。

同一时间,韩山童、刘福通在北边起事,彭莹玉、邹普胜在南边起事,一南一北两帮人,目标都想灭元朝。

彼时,元惠宗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元惠宗:不就是聚众造反吗?朕见多了,哪年不闹才怪呢!调兵,给朕镇压。

想法很美满,现实很骨感!

元惠宗还当元军是曾经横扫世界的铁血雄师,殊不知,经过近百年的腐化,此时的元军已经从猛虎退化成了病猫,最多披了张虎皮。

元惠宗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六千阿速军,以及各路汉军前往镇压起义。

然后,这些人见了数十万红巾军后反应是:阿卜!阿卜!

秃赤:兄弟们,点子扎手,快跑!

元惠宗:这批元军不行啊,一定是他们的问题,换个人就好了。

于是,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率军出征……没错,是他是他就是他,沙河战神,统兵大家。

沙河一战,打残元军30万,实乃千年难遇之奇才。

脱脱:丢人啊,这居然是我弟弟!

无奈,脱脱亲自出马,又当宰相又当将,属于是军政一体肩上担。

首先,脱脱让各地士绅地主自主募兵,训练“义兵”镇压叛军。

这个……跟汉末的政策一样,优点是真的可以镇压叛军,缺点嘛……《论军阀的批量养成》!

1352年8月,脱脱亲自南下督师镇压叛军,征讨徐州芝麻李,9月,破徐州,屠城。

脱脱确实猛,一路杀伐,打得起义军东躲西藏,差点让他扑灭起义。

奈何,这时候的元惠宗已经不顶事了,早年的宏图大志早忘了,只知道今朝酒今朝醉,明日歌舞明日休。

因为脱脱太顶事,于是元朝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群臣,纷纷忘乎所以,接着奏乐接着舞,忙着唱跳Rap……忙着给脱脱建生祠。

忙着立太子,忙着争权夺利,搜刮百姓。

脱脱:立什么太子?选的谁?我瞅瞅……这个好像不行啊!

哦豁!惹祸咯,一句话,让太子记了一辈子,脱脱后来的悲剧大概源自于此。

1354年,私盐贩子张士诚以十八条扁担起家,聚众数千,攻占高邮,建国大周,称王称霸。

元惠宗:哟呵,敢称王,打不死你!

同年9月,元惠宗命脱脱再次率军出征,号称百万大军下江南,准备把张士诚锤爆。

脱脱显然低估了张士诚的守城能力,一到高邮就放话说打破城池杀光所有人,简称——屠城!

不准张士诚投降,不准百姓投降,打定主意杀了张士诚这只鸡,敬天下各地反叛的猴。

可惜,张士诚虽然是鸡,却是鸡中战斗机,哪怕脱脱领着百万大军,哪怕高邮已经是孤城一座,但脱脱就是打不进去,气不气?

脱脱:不生气不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不气是吧?这里不气那里气,朝中大臣已发力!

这个大臣叫哈麻……西南话加个皮感觉挺不错,这个哈麻皮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元惠宗、皇后、太子说脱脱的坏话,大概就是这家伙领着百万大军在外面浪,一个不好朝廷可能换个姓啥的。

然后……脱脱被撸了,元惠宗一旨令下,脱脱自解兵权,百万元军一哄而散,元朝再无回天之力。

脱脱:……玛德,好气!

脱脱受诏回朝后,全家集体被流放,脱脱本人先后被流放到淮安路、亦集乃路、云南镇西路。

1355年,脱脱被哈麻这个哈麻皮矫诏诛杀,大厦柱折,元朝断一臂膀。

脱脱死后,元惠宗彻底堕落,被哈麻这个哈麻皮诱导着,整日声色犬马,沉迷于所谓的密宗修炼术……双修之道,男女之事。

皇帝双修去了,朝政怎么办?交给太子呗!

时间一久,哈麻这个哈麻皮犯蠢了,学着当年太子真金的身边大臣,请元惠宗禅位太子。

元惠宗:……朕是修炼去了,不是老糊涂了!

元惠宗表示朕头发还没白,牙齿还全乎,没老,更没老糊涂,禅什么位?禅位禅位,朕先把你删了!

于是,哈麻这个哈麻皮犯蠢被贬,但是,走了一个哈麻皮,还有无数个哈麻皮,于是朴不花、搠思监等人轮番登场,誓要为灭亡元朝出一份力。

朝廷很热闹,外面更热闹。

1358年,红巾军猛男刘福通组织龙凤北伐,红巾军兵分三路。

一路走山西、经河北,攻大都。

一路杀奔关中,跟李思齐、张良弼等汉人地主打得热闹。

一路走山东,准备直扑大都,灭元朝,杀元帝。

可惜,三路义军没有一个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的结果就是被元军逐个击破,最终,龙凤北伐功亏一篑。

当然,成果还是有的,至少,北边经过这么一搞,基本算是半残,要不是遇到察罕帖木儿(小说中的汝阳王)这个猛男,刘福通基本能参与最后的皇位角逐。

可惜了可惜了,尤其是攻上都和林那一路义军,打破上都还不算,居然一路杀到高丽国内闹腾了一把,实在牛批!

奈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猛男对猛男,刘福通也被衬得不那么猛了。

当然,老刘还是非常猛的,作为富豪子弟,他没想着躺平摆烂当地主,而是主动聚众起义。

刘福通:绝对不是因为朝廷勒索我家啊,绝对不是。

刘福通、韩山童,点了元末大乱的火,喊出“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为元朝敲响丧钟。

老韩有点倒霉,刚刚点了火,转头就让元朝抓捕杀害。

于是老刘只好带着老韩的儿子韩林儿开始造反,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号召百姓反元复宋。

韩林儿摇身一变成了宋徽宗的九世孙,老刘也华丽变身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后人。

沙河一战,老刘领着红巾军夜袭也先帖木儿,一战打残30万元军。

1355年,老刘拥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建元龙凤,国号宋,老刘自任平章、丞相,太保,韩宋政权大小事务皆由老刘一言所决。

此后数年,老刘带着人纵横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有胜有败,胜多败少,一度迁都开封,收复宋朝都城,让韩宋一时间居然显得有些正统。

再之后,三路北伐,关先生火烧上都,兵指高丽,李喜喜杀奔关中,毛贵、田丰横行山东。

眼看形势大好,未想惹出一个猛男察罕帖木儿。

这个色目猛男,本来准备科举当官,哪想天下大乱,科举显然不是那么香了,于是,毅然投笔从戎,扔掉毛笔换上刀,东西南北斩首刀。

老刘倒霉了,猛男遇猛男,谁猛谁是爷!老刘没有察罕猛,于是被打得一路迁都,开封丢了,亳州丢了,一路被撵到安丰。

天降一个好消息,察罕被老刘的部下王士诚、田丰刺杀身亡。

奈何,此时的老刘已经被打残了,再也无力争霸,只能眼睁睁看着群雄逐鹿,问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