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 第285章 培训第二批工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向明站在啤酒厂的训练区,面前是一群新招募的员工,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表情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这些员工的学历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酿造啤酒的热爱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早上好,各位。我是李向明,也是咱们厂的厂长,从今天开始,我将是你们的培训师。”

李向明开场说道,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旨在树立员工们的信心。

“在我们开始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生产线。”

李向明领着员工们走向生产线,这是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刚刚安装完毕,准备投入使用。

他逐一指出生产线上的关键部分:“这里是麦芽研磨区,这里是糖化罐,那边是发酵罐……”

他在每个部分前停留,详细解释其功能和在整个酿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李向明开始讲解酿造啤酒的基本知识: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麦芽、酵母和啤酒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这些原料转化成美味的啤酒。”

他拿起一块麦芽,展示给大家:“你们看,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麦芽,它的酶会将淀粉转换成糖,这就是我们之后要发酵的糖分。”

工人们虽然大多数没有高学历背景,但他们都非常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一个看似粗犷的中年工人举起手问道:

“厂长,那酵母是怎么把糖变成酒的呢?”

李向明赞赏这种积极提问的态度:“很好的问题。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把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叫做发酵,是啤酒产生的关键步骤。”

当然可以,我将直接描写工人与李向明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立即补充这一部分内容。

一位年轻的女工举手发问:“李老师,如果温度控制得不准确会怎么样?”

李向明点头赞许她的问题:“很好的观察。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糖化不充分,最终会影响啤酒的口感和质量。所以,严格控制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位年长的男工则关心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李老师,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糖化效果不理想,该怎么办呢?”

李向明认真地回答:“如果发现糖化效果不理想,首先要检查是否是温度或时间设置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经验和实践来掌握的。”

一个安静的小伙子突然问:“那些泡沫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影响啤酒的质量?”

李向明微笑着解释:“你提到的泡沫是因为酵母在吃糖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是正常现象。其实,这些泡沫也帮助我们了解发酵是否在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不会影响啤酒的质量,反而是一个指示标志。”

随着培训的深入,工人们的提问越发活跃,他们围绕着李向明讨论着,脸上露出思考后的满足感。

李向明知道,这样的团队虽然经验不足,但凭借着热情和努力,一定能够成长为出色的酿造团队。

接下来,在啤酒厂的生产车间,李向明站在一群新员工面前,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指着生产线上的第一个设备,开始了他的讲解。

“这是麦芽研磨机,我们用它来研磨麦芽,以增加其表面积,让酶更容易作用于淀粉。”

李向明一边说,一边示范如何操作这个在1960年代属于较先进设备的机械。

工人们围绕着研磨机,好奇地观察着它的每一个细节。

李向明耐心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确保每个人都理解了这个步骤的关键性。

接下来,李向明带领大家来到糖化罐旁。“这里是糖化罐,我们在这里加水和研磨好的麦芽,通过加热来激活酶,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

他仔细地解释着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如何读取温度计。

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项挑战,需要根据经验和手动调节。

李向明用简单的语言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工人们看到了这一技术要点的掌握方法。

随着参观的深入,他们来到了发酵区。“这些是发酵罐,酵母在这里将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李向明敲击着厚实的金属罐壁,发出沉闷的响声,以此来强调发酵罐的坚固和密封性的重要性。

他解释了发酵过程中需要监控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和酒精含量,这些都是确保啤酒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没有现代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的情况下,李向明强调了定期检查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在讲解的过程中,李向明不断地鼓励工人们提问,无论是关于设备的疑问还是对操作流程的不解。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解答,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掌握这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随后,李向明带着被培训的工人们来到高大的糖化罐前,他的眼前聚集了一群新员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李向明轻轻地敲打着罐壁,让工人们感受到它的厚重和坚固。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糖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李向明开始了他的讲解,“我们在这里将麦芽和热水混合,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激活麦芽中的酶,将这些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

他指向旁边的一个温度控制装置,这是一个手动调节的系统,反映了1960年代的技术条件。

“这个装置是我们的‘眼睛’和‘手’,它帮助我们监控和调节罐内的温度。”

李向明一边说,一边演示如何根据需要调整旋钮以升高或降低温度。

“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通常是68度左右,持续一定的时间,让酶充分地工作。”

他继续解释,同时用一块布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进,李向明取出一个小样本,展示给工人们看。

“我们要定期检查麦芽浆的浓度和颜色,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糖化的效果。”

他说着,将样本滴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然后放到一盏昏黄的灯光下观察。

“你看,当糖化进行得当时,这个液体会呈现出清亮的金黄色。”他指着玻璃片上的样本,让工人们轮流上前观察。“如果颜色太深,或者看起来还很浑浊,那就说明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温度或是给酶更多的时间。”

几位工人凑近了看,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一位年纪较大的工人点了点头,似乎在心中默记着每一个细节。

另一位年轻的工人则忍不住提问:“李老师,如果我们发现糖化不充分,我们能补救吗?”

李向明赞赏地看着这位年轻人:“很好的问题。如果我们发现糖化不充分,我们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或延长时间来尝试补救。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影响到后续的发酵过程。”

在1960年代的条件下,没有自动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系统,这一切操作都依赖于工人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李向明深知这一点,因此他特别强调了定期检查和记录的重要性。

接下来,工人们又提出了各种问题,有的关于技术细节,有的则是关于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李向明耐心地一一解答,鼓励他们不仅要记住操作步骤,更要理解背后的原理。

一天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但工人们的学习热情似乎并未减少。

他们围绕着李向明讨论着,脸上露出思考后的满足感。

李向明知道,这样的团队虽然经验不足,但凭借着热情和努力,一定能够成长为出色的酿造团队。

培训结束时,李向明对他们说:“你们今天做得非常好,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能够酿造出让人骄傲的啤酒。下次,我们将开始实际操作训练,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

工人们鼓掌感谢,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李向明微笑着离开训练室,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