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必客气!这个啤酒厂是我申请建造的,我也该为啤酒厂做些事。”

随后,李向明骑着自行车,踏上了前往附近几个村落的路途。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蜿蜒的乡村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

他的心情格外畅快,因为他知道这次访问不仅会为施工队解决人手问题,也会给这些村庄带来难得的就业机会,让村民们挣点钱,挣点粮票。

首先他去了自己的村子,跟老村长说了一下,姐姐说了他们第二天就开始招工的事,老村长拍着胸口说明天绝对会通知到位。

接下来,到达的是东溪村,他们村今天休息,村长郑老正在村头的大榕树下与几位老者下棋。

看到李向明,郑老眼睛一亮,笑着放下手中的棋子迎了上来。

“向明副厂长,今天什么风把你吹到我们东溪村来了?”郑老热情地招呼着。

李向明笑着从自行车上下来,握着郑老的手说:“郑村长,我是来给您带来一个好消息的。我们要建造的啤酒厂即将开工,现在需要招募一批临时工,建造房子,管饭,还给钱给粮票。”

郑老一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你知道的,村里的人都想找活挣钱挣粮票。我这就去敲锣打鼓告诉大家。”

不远处,几位正在闲聊的村民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好奇地围了过来。

其中一个叫张大嫂的妇女率先开口:“李厂长,这是发生什么事了?看着挺热闹的。”

李向明见状,便将招聘临时工的事情又详细地说了一遍。

话音刚落,周围的村民就议论纷纷,显得非常感兴趣。

“真的吗?管饭还有钱有粮票?”张大嫂眼中闪过一抹兴奋的光芒。

“当然是真的,这个年头招工的事还能有假?有假了岂不是欺骗工人?”另一位村民也高兴地说。

看到大家的反应如此热烈,李向明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他清楚地知道,这份工作对于这些需要照顾家庭、无法远行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随后,李向明又陆续访问了北坡村和南园村,情况也与东溪村类似。村长们和村民们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

回到工地时,天空已经渐渐暗了下来。王队长看到李向明满脸的疲惫,但难掩喜色,便知道他这一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李厂长,看您这样子,应该是收获不小吧?”王队长笑着问。

李向明点了点头,笑着说:“确实,四个村子的村民都非常热情,我相信不久后我们就能看到他们中的许多人来报到。”

王队长听后更加高兴:“太好了,有了足够的人手,我们的工程进度一定能大大提前。”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晨雾,啤酒厂建设用地的空地上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

他们来自各个公社的大小村庄,有的甚至从相邻的公社赶来,都是为了响应招聘临时工的消息。

尽管只是临时工作,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有机会赚钱并得到粮票,对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线生机。

李向明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环顾着越来越多的人流。

他的脸上带着严肃而认真的表情,心里清楚,虽然机会宝贵,但名额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留下。

空地上,人声鼎沸,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可能的工作内容和待遇。

有的人面露期待,有的则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

“听说这次是给啤酒厂干活,不晓得咱们行不行。”

一位中年妇女忐忑地说,双手紧紧捏着手中的帽子。

旁边,一位老者安慰道:“放心吧,大嫂。咱村里人哪个不是吃苦耐劳的?这活儿呀,肯定难不倒我们。”

这时,几个年轻人挤进人群,他们的表情中满是激动和好奇。

“这次招的是体力活,咱们年轻力壮正合适!”一个高个子青年向同伴们夸口。

突然,一阵孩子们的欢笑声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几个小孩在人群中穿梭玩耍,似乎对大人们的焦虑毫无察觉。

就在这片喧闹和不安中,李向明拿起扩音器,准备宣布招聘的正式开始。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翘首以盼的面孔,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责任感。

这些人的生活,或多或少,今天将因他接下来的几句话而有所改变。

“各位村民,感谢大家的踊跃参与。”

李向明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们此次招聘的临时工主要是为了帮助建设啤酒厂。工作会非常辛苦,但是我们保证,对于录用的人,我们会提供合理的报酬和必要的食物配给,另外之前啤酒厂还提前录取了一部分村民当啤酒厂的工人,这些村民如果愿意建造啤酒厂,可以优先录取,毕竟他们以后要在啤酒厂当工人,现在建造着也能提前了解啤酒厂的构造。”

他的声音坚定而清晰。

听到这些话,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更低的议论声。

李向明之前提前录取的人,闻言都格外高兴。

一些人的眼神中透露出释然的光芒,似乎是对可能获得的稳定收入感到安心。

然而,也有人面露担忧。“这么好的事,怕是竞争激烈得很。”

一位瘦小的男子对身边的人说。

随着招聘细节的进一步公布,人群开始有序地排队等待登记。

一些有文化的村民拿出笔和纸准备填写资料,而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则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这时,几位工人走上前来帮助他们,温柔地询问他们的基本信息,然后代为填写。

看着这一切,李向明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为能组织这样的招聘会感到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每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到这些寻求生计的普通百姓的未来。

当太阳终于跃出地平线,洒下温暖的光芒时,空地上的紧张气氛逐渐被一种希望和期待所取代。

每一个等待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正在悄然萌芽。

“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

李向明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的临时工有一定的年龄和身体条件要求。我们将会优先选择年轻力壮的人员。”

李向明清晰有力地宣布着筛选条件。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

一些年纪较大的人露出了失望的神情,但他们也理解这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我42岁,身体还结实得很,可以看看吗?”一位中年男子不甘地询问。

李向明点了点头,示意工作人员记录下他的名字。“我们可以先记录下来,随后会有具体的考核。”

随着招聘工作的深入,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村里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填写申请表,希望能够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

他们知道,不仅仅是为了钱和饭票,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带来希望。

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热情面孔,李向明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他指示工作人员严格控制名额,确保招聘的质量。

“实在抱歉,我们的名额有限,无法再接纳更多的人了。”

工作人员不断地向未能入选的人解释。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未被选中的人不愿离去,他们在一旁观望,希望会出现额外的机会。

最终,经过一整天紧张而繁忙的筛选,招聘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李向明看着眼前这些幸运被选中的临时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安慰。

夜幕降临,人群逐渐散去,李向明还站在木台上,目光深邃地凝望着昏暗的天空。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夜色渐深,寂静的空气中不时传来远处鸟叫的声音,星空下的啤酒厂空地显得格外空旷。

招聘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李向明依然站在木台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但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坚定。

他缓缓地走下木台,向着厂房的方向慢慢踱步。

四周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随着走动,影子在地上摇曳,仿佛在跳动着一支无声的舞蹈。

“李厂长,您辛苦了。”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走上前来,关切地说道。

李向明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没事,这是我们的工作。今天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工作人员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是的,看到这么多人想要加入我们,我感到非常振奋。我们一定能完成啤酒厂的建设任务。”

李向明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这位年轻人:“对,我们一定可以。但记住,这不仅仅是建设一个啤酒厂那么简单,我们还在为村里每一个人创造希望。”

年轻工作人员被这番话深深触动,他郑重地点头:“我明白了,李厂长。”

两人继续沿着小路走着,周围的一切逐渐安静下来,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夜鸟叫声。

李向明的心情渐渐平静,但他的内心深处,对于未来的期待和责任感却越来越强烈。

走到一个小路的尽头,李向明停住了脚步,仰望着星空:“无论是荒年还是丰收,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办法的。这个啤酒厂,就是我们的新开始。”

年轻工作人员也被这份坚定和希望所感染,他站在李向明的身旁,一同望向那无垠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夜风轻轻吹过,带起一阵凉意,但李向明的心中却如同这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样,明亮而炽热。他知道,明天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但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

次日,一缕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为昏暗的村庄带来了一丝温暖。

李向明站在刚刚搭建好的啤酒厂工地旁,目光坚定地审视着眼前的一切。

尽管招聘活动已经结束,但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他需要确保啤酒厂能够顺利建设并投入生产。

他的助手,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拿着工程计划书走到李向明身边。

青年的眼中满是敬畏和期待,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即将参与的是一项可能改变整个村庄命运的工程。

“李厂长,这是我们今天的工作计划。”

青年递上计划书,声音微微颤抖。

李向明接过计划书,仔细地翻阅起来。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沉思,指尖轻轻滑过纸张上的每个细节。

“我们需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按时完成,这对我们的时间管理和工作效率都是极大的考验。”

青年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李向明不仅仅是在讨论工程进度,更是在传授宝贵的经验和工作哲学。

“是的,李厂长。我会密切监督每一个部分,确保工人们都能跟上进度。”青年回答道。

李向明抬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工人们,他们有的在搬运材料,有的在操作机械,每个人都满脸汗水,但神情专注。

这种工作热情让李向明感到一丝欣慰,但他也知道,随着工程的深入,不可避免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记住,安全总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了安全规范。”

李向明严肃地对青年说。

青年挺直了背,认真地回应:“我明白,李厂长。我会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两人继续沿着工地走着,李向明不断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分享着自己过往的经验。

青年则像一个渴望学习的学生,努力吸收着每一条建议。

走过一群正在搭建脚手架的工人时,李向明停下脚步,观察了一会儿他们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