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妹和五妹,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正是那种半大不小的年纪,活力无限,好奇心也旺盛。

她们听说哥哥要为村里画一幅大画,可以永久保存李家洼的记忆,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出一份力。

“哥,我们去给你找故事素材!”

四妹眼睛发亮,双手紧握成拳,表现出一副准备出发的模样。

“对呀,哥,我们能帮上忙的!”

五妹也紧跟着说,小脸上满是认真的表情。

李向明看着两个妹妹那副摩拳擦掌的样子,心头一暖,点头微笑:

“好,你们去听听村里,你们的小朋友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记得要细心哦。”

两姐妹相视一笑,仿佛得到了宝藏一般兴奋。

她们一溜烟冲出了家门。

四妹和五妹,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接受了哥哥李向明的任务后,便怀着一腔热情和好奇心,踏着轻快的步伐,向着村里的孩子们聚集的地方奔去。

她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村口的空地,那里经常有孩子们嬉戏打闹。

夕阳斜照,金色的阳光洒在空旷的场地上,几个孩子正光着脚丫在地上追逐玩耍。

“狗蛋,狗剩,你们知不知道,最近村里有啥好玩的事情发生啊?”

四妹一边说着,一边蹦蹦跳跳地融入了孩子们的游戏之中。

五妹则站在一旁,双手背在背后,眼睛眨巴着,一副期待的表情。

她的小嘴角微微翘起,显得既害羞又期待。

狗蛋停下了奔跑的脚步,用沾满泥土的小手挠了挠头,思考了一下:

“啊,有了!前两天老王家的大黄狗生了几只小狗,可爱极了!”

狗剩则抢着说:“对啊,还有呢!我家后院的桃树下埋了一个宝箱,是我和我爸爸一起藏的,里面有好多秘密呢!”

其他孩子们也纷纷加入讨论,有的说最近看到奇怪的鸟儿在树林里筑巢,有的说晚上听到了狐狸的叫声,每个孩子都想把最有趣的事情告诉四妹和五妹。

四妹和五妹听得津津有味,她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捕捉到了宝藏一样。

她们用细心的态度,聆听每一个小故事,还不时地插话问这问那,把细节一一记在心里。

随后,她们告别了这群孩子,又去找其他的小朋友探听更多的趣闻。

她们穿梭在村子里,无论是在溪边捉小鱼的孩子们,还是在田间捉迷藏的小伙伴,都没能逃过四妹和五妹的眼睛和耳朵。

在四妹和五妹兴致勃勃地采集孩子们的故事时,李向明家内的气氛同样温馨而热闹。

屋内洒满了午后温暖的阳光,照亮了父母辛勤劳作的脸庞。

父亲李有田坐在靠窗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轻轻摇晃,眼神深邃地望着外面渐渐变得热闹起来的村景。

他喜欢在这个时候思考一些关于农事和村里的大事。

“向明啊,你记着,咱们村北头的那条河,最近水位涨了一些,旱情好转了。”

父亲的声音中带着一份喜悦,那是多年农耕生活锻炼出的对大自然变化的敏锐直觉。

李向明侧坐在桌旁,手中的画笔轻轻旋转着,他聚精会神地听着父亲讲述,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可能影响村庄未来的大事。

母亲陈小花则在一旁忙碌着,她的手中拿着一根针,细心地给一件旧衣服打着补丁。

她的动作熟练而温柔,偶尔抬头关注一下父子俩的对话,眼神中流露出对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还有呢,上个月老刘家的儿子娶了媳妇,听说是外村的,长得挺俊。”

母亲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天的喜宴,可是热闹得很,整个村子都去贺喜了。”

李向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灵光,这乡村的婚嫁习俗也是他画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轻轻抚摸着下巴,思索着如何将这份喜悦融入画中。

“是啊,我还记得那天老刘家门前的那条红布,挂了一路,风一吹,飘飘扬扬的。”

父亲也忍不住回忆起来,语气中带着些许调侃。

李向明微微一笑,他可以想象那场景:红色的喜带在蓝天下飞舞,村里人的笑脸,还有那淳朴的乡情。

这一切都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他脑海中回放。

父母继续交谈着,又提到了最近村里修路的事情,以及合作社新引进的农机。

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村庄变化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希冀。

“向明,村东头那边的路开始修了。”

母亲陈小花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活,目光柔和地望向李向明,语气带着些许欢欣。

“哦?”

李向明眉头微挑,示意母亲继续说下去。

父亲李有田接过话茬,两手交叠放在膝上,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件新变化的期待与自豪:

“是啊,现在咱们以后出门可就方便多了,以后那条路面平整宽阔,孩子们上学,你妈去集市,都不用踩泥泞了。这次修路不容易,是咱们全村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母亲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亲切:

“是啊,这事对我们村里可是个大好事。虽然没有工程队,但是大家一起出力,也能把路给修好了。”

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李向明父亲李有田的脸上,映出了他沧桑的皱纹和一抹坚毅。

他坐在屋角的老榆木桌旁,手里捏着一根烟杆,深深吸了一口,烟雾在空中缭绕,随着他的话语轻轻飘散。

“合作社还新买了几台农机,说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李有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眼中透出对新事物的认可与期待。

李向明放下手中的画笔,眼神里闪过一丝兴奋:“这是好事啊,有了新机器,咱们村的农活就能轻松多了。”

“嗯,是这个理。”李有田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合作社还打算招几个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专门负责操作和维护这些新机器。”

李向明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对提高村里的农业生产效率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他站起身,走到父亲身边,认真地说:“爸,这对我们村来说是个好消息。我要把这个也画进我的画里,记录我们村的情况,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