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向明走近了一些,顺着老人的目光看去,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他温和地说道:

“老先生。那条巷子不仅承载着您的欢声笑语,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故事。它虽然平凡,但却是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两人就这样站在画前,通过《雨后小县城》这幅作品,跨越了年龄和时间的界限,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老人的眼角泛起微光,是泪光,也是欣慰的光芒。

“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老人问道,声音中带着一种对未来艺术家的期待。

“我叫李向明,老先生。”李向明回答,声音坚定而清晰。

老人深深地看了李向明一眼,仿佛要将这个年轻画家的身影记入心底。他缓缓开口,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

“李向明,你的才华将会照亮这个世界。继续画下去,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你这样的灵魂画师。”

李向明被老人的话深深触动,他感到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他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决心与感激:

“我会的,老先生。这是我对生活最真挚的回应,也是我对艺术不变的承诺。”

县城画协会长李炎这时也走进展厅,他的目光被《雨后小县城》所吸引,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他站在画前,凝视着画面,眼神专注而深邃。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

他的手轻轻抚摸着下巴,手指在胡须上轻轻滑动,这是他在欣赏艺术时的习惯动作。

他的呼吸变得缓慢而深沉,好像怕自己的呼吸会打扰到这幅画作的宁静。

他的心仿佛被画面中的小镇紧紧抓住,那熟悉的街道、屋檐下的雨水、匆匆的行人,无一不触动着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过了许久,会长终于缓缓回过神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整个小镇的空气都吸入自己的胸腔。

他转过头,眼中闪烁着赞叹的光芒,看向李向明。

“向明,你的画让我感到震撼。”会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的画作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你用笔触捕捉到了小镇的灵魂,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温暖。”

李向明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会长的话,眼中闪烁着自豪和荣耀。

李炎夸赞完李向明看向旁边的那位老人。

这位老者是近年来在四九城声名鹊起的艺术家老朱。

老朱,本名朱逸民,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现代艺术思想与实践,在保守的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尽管年岁已高,他对艺术的热情丝毫未减,仍旧在各地举办讲座和展览,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

“逸民兄,李向明艺术水平不错吧!”

会长上前招呼道,语气中透着对老友的尊敬与亲切。

朱逸民转过身来,感慨地说:

“我刚刚欣赏李向明同志的画作,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画协会长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那幅生动的画作上,

“的确如此,向明同志的画很有灵气,他的画作仿佛能穿透时光,勾起人心底最深处的感动。”

两位老者站在画前,沉浸在艺术的共鸣之中。

朱逸民轻轻抚摸着画面,眼神恍惚间闪过丝丝回忆的光芒:

“看这小镇的描绘,让我想起了我们年轻时在故都的那些日子。”

李炎会心地点头,他们都经历了那个年代的风雨,见证了国家和艺术的变迁。

他们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艺术始终是人们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的桥梁。

“逸民兄,你觉得李向明同志的作品如何?”李炎问道。

朱逸民沉吟片刻,眼中露出认真的神色:

“我觉得,这小伙子的画作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在他的笔下,普通的小镇景象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这样的才华,值得我们好好培养。”

李炎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朱逸民的眼光独到,能得到他如此评价的画家并不多。

“那我们一定要为他提供更多的机会。”

李炎说着,心中早已经打算好如何为李向明铺路,让他的艺术才华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朱逸民微微点头,眼中透出对未来的期许:

“是的,这样的才华值得我们老一辈艺术家去扶持。

向明同志的画中有着对生活真挚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这是很多所谓的名家所缺乏的。”

李炎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他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着传承艺术的使命。

他转向李向明,目光温和而坚定:

“向明,你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战吗?协会将为你举办一场个人展览,让更多的人见证你的成长与光芒。”

当他说完话后,他将目光瞥向老朱,其实在县城给男主开个画展,并没有什么必要。

之前男主画的画,已经轰动了县城里的人,县城里的人都来看过,他现在说这些话,是想让老朱有所表示。

李向明:“感谢会长,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老朱此时也走了过来,拍了拍李向明的肩膀,眼神中流露出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与鼓励:

“向明,你有这份决心就好。记住,艺术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要怕迷路,每一步都是风景。

我也会到四九城申请,给你专门举办一个画展,你的画作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两位老艺术家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温润着李向明的心田。

李小明很高兴,当初他学画画的时候,也想过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画家,举办一个自己的画展。

现在这个老人家,说要帮他申请到四九城开画展,这让他吃惊,也让他高兴。

他刚才对于县城华协会长李炎说在县城开画展的事,他其实心里也没什么反应,毕竟之前他就有过类似的情况。

而他也知道,李炎说给他在县城举办画展是为了让老人家说那些话,他心里很感谢李炎,这是一个好人,对自己也很不错。

老朱的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看着李向明,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个对艺术充满热情、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年轻艺术家。

他的眼中不自觉地闪过一丝自己的过往,那些艰苦求学的日子,那些夜以继日的创作,那些一次次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尝试。

“这个年轻人,他的才华、他的热情,都如此熟悉,如此让人振奋。”

老朱心中默默地想。

他深知,像李向明这样的年轻艺术家,需要的不仅是认可,更是机会。

一个能让他们展示自己,让世界看到他们才华的机会。

老朱感到一种责任感,他想要成为那个为李向明提供机会的人,就像当年有人为他提供了机会一样。

“我不能让这样的才华埋没在小县城里。”老朱心中坚定地想,“我要帮他打开一扇窗,让他的艺术之光照亮更远的地方。”

老朱次日清晨便启程前往四九城,心中装着对李向明未来的画展的期待与计划。

四九城的艺术圈比起小县城要复杂得多,这里的水很深,但老朱浸淫艺术界多年,自有他的人脉和威望。

他首先拜访了艺术家张怀信,张老是艺术界的泰斗,话语间往往能左右一个艺术家的命运。

老朱找到张老的工作室时,张老正在对着一块巨大的画布凝神思考。

“老张,别来无恙。”

老朱微笑着打招呼,神态自若。

张怀信,四九城艺术界的泰斗,年近七旬,却依旧神采奕奕。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依旧闪烁着年轻时的锐气和对艺术无尽的热情。

他的眼角带着岁月的痕迹,但当他谈论起艺术时,那些纹路仿佛变成了他智慧的印记,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肃然起敬。

老朱进入工作室时,张怀信正站在一块巨大的画布前,手持画笔,专注地在画布上挥洒着颜料。

他的身姿挺拔,尽管年纪已大,但他的手却稳如磐石,每一笔都显得那么自信和坚定。

他的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在与画布上的色彩跳动着一场无声的舞蹈。

听到老朱的声音,张怀信放下手中的画笔,转过身来。

“逸民啊,别来无恙。”张老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包含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理解。

老朱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我这次来,是想为一个年轻有为的画家李向明张罗个个人画展。”

张老挑了挑眉:“李向明?我当然有印象,是个不错的年轻画家。”

“是的。”老朱点头承认,“但他的才华不应只在小县城发光,我想帮他一把,为他举办个人画展。”

张老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逸民,你知道的,这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策略。”

老朱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个我知道,所以我来找你。”

两人相视一笑,都是圈子里的老狐狸,心照不宣。

随后,在张老的屋子里,两位艺术界的老将围坐在一张古朴的木桌旁,桌上摊开了一张张素白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即将展开的画展计划。

窗外的梧桐树影斑驳,阳光透过叶缝洒在两人的脸上,为这场严肃的会议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场地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市中心的艺术中心,那里的位置好,人流也多。”

老朱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眉头紧锁,显得异常认真。

张老拿起一支笔,在宣纸上勾勒了几个线条,表示同意:

“嗯,艺术中心的环境和设施都不错,对于向明这样的新人来讲,是个很好的起点。”

随后,两人开始讨论起具体的宣传方案。

老朱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力量,而张老则强调了邀请知名人士和行业内的口碑推广的重要性。

“报纸和杂志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得利用好这些传统媒体。”

老朱边说边拿出一份报纸,展示了一些成功的艺术展览报道。

张老点点头,又补充道:“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人脉的作用。我会让门下的弟子们帮忙口口相传,让行内的人士都知道这场画展。”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不断地在宣纸上做记录,动作间流露出多年合作培养出的默契。

他们的眼神时而坚定,时而深思,显示出他们对这次画展的重视程度。

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一个初步的画展计划终于成形。

老朱和张老相视一笑,他们的笑容中充满了满足和期待。

“好了,大致的框架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细节上的打磨。”老朱站起身来。

张老也站了起来,拍了拍老朱的肩膀:

“逸民,这次有你亲自出马,我相信这个李向明的画展会非常成功。”

老朱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为了年轻人,也为了艺术,我一定会尽全力。”

两位老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画展的期待。

在与张老的会议后,老朱心中的信心更加坚定。

他知道自己必须争取更多艺术界同仁的支持,才能让李向明的画展顺利举办。

于是,他决定去拜访另一位在画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黄云山。

黄云山是一位擅长国画的大师,其作品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声誉。

他的工作室坐落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中,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环境雅致宁静。

老朱穿过一片片竹林,踏着石子铺成的小径,终于来到了黄云山的屋子门前。

敲门声在宁静的庭院中显得格外清晰。片刻后,门缓缓打开,黄云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身穿一袭传统的中式长衫,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的皱纹见证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逸民,你怎么有空来看我这个老头子?”

黄云山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几分戏谑。

老朱微微一笑,回答道:“云山兄,我这是有事相求。”

黄云山侧身让开道,示意老朱进来:“进来说话吧。”

两人进入屋子,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