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 第468章 任大良把总和郑信生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8章 任大良把总和郑信生员

而那些杂乱无章、私自搭建的虚檐小木屋,无疑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所在。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棋盘街的拆迁工作便宣告完成。

后续的商户们眼睁睁地看着最大的那个“钉子户”已经被强行拆除——哦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钉子户”已经不存在了!

他们心中那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随着这个事实烟消云散。

这些商户们纷纷老老实实地听从城管队员的安排。

有些商户甚至担心城管队员笨手笨脚会把自家的门面给弄坏,于是急忙自己动手组织人力提前开始拆卸工作。

一千多名城管队员成功处理完棋盘街后,又兴致勃勃地簇拥着崇祯皇帝冲向两条东西长安街。

这支跟随着皇帝的庞大队伍里,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精神抖擞,跟着皇帝办事,就是爽快,指哪打哪,哪个敢不服。

“胡闹,简直是胡闹啊!

一国之君,在宫中已经足够荒唐了,可没想到来到宫外后,更是荒唐透顶,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尤其是在这棋盘街上,乃是百官府衙办公之地,他竟然还如此肆意妄为,实在是无法理解!

他的身边充斥着一群佞臣奸臣,如果皇帝还不能迷途知返,一味地被这些奸臣所蒙蔽,那么大明朝如今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又摊上这么一位皇帝,国将不国 ,大明危矣。 ”

兵部左侍郎赵绂,这位曾经策划了加强版梃击案的人,此刻正站在兵部衙门的门口,目睹着崇祯皇帝在棋盘街上的种种荒诞行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和忧虑。

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忍不住说起了崇祯皇帝的坏话。

然而,这样的言论若是被锦衣卫听到,那可是犯下了欺君大罪。

一旁的管家赵德听到主人竟敢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语,不由得紧张地环顾四周,还好并没有其他人在场。

赵德赶紧凑近赵绂身旁,压低声音提醒道:“老爷啊,隔墙有耳,您这话可说不得啊!小心被旁人听了去,给您招惹来杀身之祸呀!

如今这厂卫就像一群饿急眼的野狗一般,无孔不入地四处打探消息,到处安插眼线、布置暗桩。

虽然目前他们还没有大肆兴起诏狱,但只要让他们抓住确凿证据,我们就彻底完蛋了!

老爷啊,上次宫里发生的事情到现在还没完呢!

别看表面上厂卫好像已经放弃追查了,但实际上,朝廷五品以上的高官身边,不知不觉间多了很多明暗两面的探子。

幸好上次我们把首尾处理得干干净净,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然而,宫里那些原本可以利用的棋子却全报废了,那几位大人对此非常不满。”

赵绂心中愈发烦躁,心想这管家怎么还在唠叨这些事呢?

对当前的局势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还是在向他这个主人炫耀自己的功劳。

赵绂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赵德别再继续说了。

“本官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公心,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诸位同僚,更是为了让陛下走回正途。

哪怕真被厂卫查出来,本官也毫无畏惧!

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赵绂义正言辞地说道。

赵绂这边不管是嘴硬,亦或是内心的坚持,总之他心中非常清楚明白。

当下局势异常严峻,年纪轻轻的皇帝陛下,显然与士大夫们心目中期望的那种垂拱而治、无为而治的皇帝形象相去甚远。

甚至比起他的皇兄天启皇帝还要难以对付,梃击案不仅没能吓唬到这位年轻的小皇帝,也未能引得这位小皇帝大开杀戒,杀得满朝文武齐心协力,如泰山般稳固不可动摇。

相反,小皇帝却出人意料地反手将宫廷内部以及勋贵们清扫一空。

听闻小皇帝已将众多勋贵子弟统统驱赶至南苑的武学之中,其目的不言自明,显然是企图斩断文官集团对勋贵势力的侵蚀与渗透。

赵绂思索着这一切,却是苦无良策来应对如今的小皇帝。

其实他并非野心勃勃之徒,仅仅只是期望崇祯皇帝能够成长为他们士大夫所期望的那种仁德圣明的君主模样。

大明王朝已然传承了长达二百六十余年,算上现今的崇祯皇帝在内,总共历经了十六位皇帝。

除了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明孝宗朱佑樘之外,其余明朝皇帝似乎都与文臣心目中的圣君形象相去甚远。

难道说这种喜欢与文臣争斗,处处彰显叛逆、不听话的性格是老朱家祖传的秉性吗?

且先不论赵绂内心的自我怀疑和挣扎,在庞大的伴君随驾的胡闹队伍中,有两个奇葩异类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许多看热闹不嫌事大之人的关注。

尽管这两人竭尽全力想要隐藏自己的身影,争取当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但就算头上戴着帽子,也难以掩盖他们那金钱鼠尾辫的独特造型。

很明显这两人就是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金国使臣,以前大明朝的臣属建州女真人派来的使者。

为了维护大金国的尊严,这两位汉人使者郑信和任大良无法戴上假发并身着明朝服饰,然而他们身上的文弱气息和面容,却又明显暴露出他们绝对是地道的汉人。

这样的汉人在辽东 不一定受女真人的待见,到了大明朝也是享受看马戏杂耍的待遇。

大明朝上上下下虽然都接受了大金国在东北的存在,这次崇祯皇帝亲自出面议和,而不是假托他人,找个顶缸的,因此那些文官们 的反应并不大。

可是几十年战争的血海深仇,让京城的老百姓 看着那金钱鼠尾辫,还是感到分外的刺眼。

跟着明国皇帝出巡的一路上,两个人犹如芒刺在背、如坐针毡一般,战战兢兢地承受着明国京城老百姓异样的目光。

时不时还会有一些烂菜叶子和小石子朝他们飞过来。

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心甘情愿地跟随着。

因为他们不仅是金国的使者,更是肩负着打探明国情报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