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240章 海盗那点事儿(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海盗的历史极为悠久,甚至贯穿人类的发展史。

提起\"海盗\"这个词,可能孩子们马上会想到宝藏,亦或者一手顶着钩子、一眼蒙着黑布的船长,还有骷髅旗。

大人们会想起现在搅动世界的索马里海盗。

在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很多探险家和海军将领,都是海盗出身,有些人还成了传奇。

不过也不只是西方,东方国家也有例子,比如日本的九鬼嘉隆,还有中国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

历史上,东南亚一带海盗也很猖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就有记载,明军曾与那个地方的海上劫匪动过武。

现如今这些海盗仍然存在,并且让当地政府相当头疼。

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东南亚海域的环境很适合海盗横行。东南亚海域陆地破碎,岛屿众多,这能够给海盗提供绝佳的隐匿场所,为海盗作案提供了优良的客观条件。

除了陆地破碎、岛屿众多之外,这里还是印度洋到太平洋航线的连接点。

在这些巨大岛屿之间,有着众多的海峡与内海,被绵长的海岸线包围。

这些内海与海峡塑造了众多天然港口与航运要道,在新航路开辟后便成了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来往商船众多,货值高昂,又缺乏武装保护,是最好的袭击目标。

现在世界的东南亚海盗,利用船员最疏于防范的午夜,海盗们以经过海的船只为目标,使用高速快艇尾随目标船只,接近目标后用多爪钩钩住目标,再身手灵活地跳帮,以船上货物、财物为对象,实施偷窃或抢劫。

他们在夜间行动时会严格控制人数和时间,只有几个人上船,并争取将时间控制在十几分钟内,尽量不惊动船上人员、也不对其造成伤害,可见身手不凡。

历史上有几个着名的横行东南亚的海盗,他们的武力甚至攻城拔寨,无坚不摧。

明朝时候,公元1574年,大明籍着名海盗林凤率领62艘舰船,5000余人从宝岛出发进攻菲律宾,花了两天时间横跨巴士海峡,抵达马尼拉海面,联络当地华人和土着共同抗击西班牙殖民者。

林凤军民曾数次攻入马尼拉市区,击毙西班牙军总指挥,后因西班牙在东南亚的援军纷纷赶来,林凤处于劣势,被迫放弃马尼拉,从而转移至吕宋岛的邦阿西楠地区。

几个月后林凤在北吕宋筑城建国,国号为汉。

得到了华人及土着的支持,林凤政权成为当时西班牙殖民者的心腹大患。

1575年西班牙联合明朝水师一同攻击林凤部,双方激战四个月死伤无数,僵持不下。

1576年明朝再次派水师赶赴吕宋会同西班牙舰队进攻林凤舰队。这次林凤被彻底击败,部众大多战死,小部溃散逃进菲律宾内陆丛林地区,林凤本人也下落不明。

此后西班牙得以完全统治菲律宾群岛,再无制约它的势力,而明朝兴师动众却一无所获。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明朝选择支持林凤驱逐西班牙人,那么今日东南亚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明代时期,纵横东南亚还有一个大海盗叫陈祖义,甚至差点把下西洋的郑和谋害了……

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5年,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的诏书,开始下西洋。

郑和共率领208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船上有官兵共人,他们浩浩荡荡从南京起航,开始下西洋。

郑和舰队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仪器和武装部队。可以说郑和舰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舰队,明朝的舰队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前所未有的。

郑和舰队能够配备如此精良的军事装备,主要原因就是当时东南亚地区的海盗盛行,他们一直霸行海上,经常劫掠渔民的钱财。

其中最有名的海盗是陈祖义,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陈祖义携全家逃到南洋做了海盗,从此他在马六甲横行了很多年。

14世纪末叶时,大航海时代虽然还没正式开启,但马六甲海峡已经是非常繁忙的水道了。来往于各国的使团,贩货于南洋的商队,络绎不绝,个个肥得流油。

所以才抢了几年,陈祖义便已聚集起万人的队伍,大海船近百艘,成为独霸南亚的大海盗。

手里有兵,陈祖义胃口也跟着扩大了。他不仅抢掠商队,还胆敢劫到明朝朝贡的外国使团。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大为光火,居然敢捋朕的龙须,于是便想派兵出海围剿。

但当时明军水师都是内河船队,根本不具备出海作战能力。无奈,朱元璋只好悬赏50万两白银抓陈祖义。后来明成祖又悬赏750万两白银,但仍无人能收服陈祖义。

750万两白银什么概念?当时明朝一年财政收入也才1100万。这份赏格,也够得上古往今来第一高了。

不过陈祖义的身价对得起悬赏。

他率海盗大军肆虐东南亚各国,攻陷过五十多座城镇,南洋各国敢怒不敢言,甚至还被迫纳贡。

后来发展逐渐成了马六甲最大的海盗集团的头目,其成员最多时达到了万人之多,并且拥有战船近百艘,活动范围非常广包括东边的日本、中国的台湾、中国南海、印度洋等地都是他活动的范围。

明朝海禁后,陈祖义抢不到钱势力中衰,便跑到渤林邦国投顺,该国国王死后,他竟然鸠占鹊巢,当了该国国王。

清朝人写《水浒后传》把混江龙李俊写成暹罗国王,灵感很可能就来自于陈祖义……

经过很多考古学家证实,朱元璋闭关锁国的原因,就是因为海盗非常猖獗。

后来陈祖义后来被迫来到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的巨港一带的渤林邦国,在当时国王麻那者巫里协助下,当了一个大将。

麻那者巫里死后,他就自立为王,成了渤林邦国的国王。

他每年都要向明朝朝贡,但是他的贡品并不是出自渤林邦国,而是在去朝贡的路上抢劫的。

回来的时候他也是一路抢劫回来。

公元1407年,郑和船队下西洋在回航时抵达了渤林邦国。

陈祖义认定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有宝物”在船上,于是派人向郑和表示他想投诚,其实陈祖义是想诈降,然后一举抢夺郑和的船队。

虽说陈祖义的人数和船只数量都不及郑和,但他鼓动部下说:“明朝的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明朝的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

更重要的是,陈祖义根本瞧不起郑和:太监算什么东西呀,而且这个太监还是靠陆战出名的……

陈祖义没有料到,郑和对陈祖义早有提防,因为郑和船队经过占城以后,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对陈祖义的投诉。

更幸运的是,陈祖义的阴谋被旧港一个叫施进卿的中国人知道了,他把消息告诉了郑和,郑和命令船队准备应战。

于是郑和命令手下立即攻占一座城池,城中的百姓早就对陈祖义不满。

郑和在城中百姓的帮助下立即对陈祖义形成了攻势。

陈祖义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准备偷袭郑和,但是郑和早有准备,用火攻的方式烧毁了很多海盗船,歼灭海盗6000多人。

后来郑和设计将陈祖义等人全部生擒,并把陈祖义带回了京都。

由于皇帝朱棣早就想杀了陈祖义而后快,于是当众把陈祖义斩首并示众,以示警告其他海盗。

由于郑和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最大的海盗匪患,维护了各国的海上交通安全,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称赞。

而这些海盗构成了历史上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