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 第504章 各地战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除了几个年纪太小、实在不适合长途跋涉的,其他孩子都在董皓的带领和庞德的护卫下踏上了前往关中的路途。

董熙等人都可以在五个月后就返回晋阳,但董皓因为要替父亲董璜守孝,却要在郿县待够一年五个月才行。

以蔡琰为首的一众妻妾们,在大门口目送着几个孩子登上马车驶向城门口的方向,不由得泪眼涟涟,这些孩子可都还只有几岁啊!这么小的年纪却要大老远的跑去关中守孝,还不能让她们跟着,让她们这些做母亲的如何能放心呢?

虽然知道夫君如此安排是为了锻炼这些孩子,但她们此刻还是有一些不满,连带着对董璜都不太待见了。其他妾室倒还好说,现在连作为正妻的蔡琰都有些不高兴了,一连对着董璜翻了几个好看的白眼。

董璜对此很是无奈,但也表示理解,毕竟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总是不一样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认为自己能一直照顾好孩子,这是充满了感性的。但男人普遍更加理性,他们知道不可能永远照顾孩子,所以更倾向于更好的教导和锻炼孩子,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而且这也是培养他们兄弟感情的好机会啊!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儿子们能信任的只有董皓这个大哥了,这可是董皓树立威信的好机会。

至于安全问题?由庞德带领三百飞熊护卫,沿途还都是在自己统治的核心区,怎么可能出事呢?疾病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自己可是特意往队伍里塞了两个张仲景的学生,专门负责预防疾病啊!

这一趟也不过是看着比较凶险罢了,实际上一点危险都没有的,根本用不着担心。

目送队伍离开,董璜也就收回来目光,命人将孙策的母亲吴氏送到贾诩府上,并给他送了一份贺礼后,就又转身投入到繁重的公务中去了。

与此同时,董璜这边派出的哨骑也离开了晋阳,前往了各地准备传达相国府的最新命令。

十天后青州的于禁收到了董璜的命令,立刻对强弩之末的孔融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在吕翔和辛毗的协助下,轻而易举的便在野战中围歼了青州世家的部曲军,然后马不停蹄的发起了攻坚战。于禁亲自擂鼓助威,在激战了一上午后终于攻破了剧县,将孔融从茅厕中拖了出来直接乱刀砍死。

接着又通过相互指认,将城中幸存的世家成员全部拉出来砍掉后,于禁就将剩下的降兵他们全部释放了,同时还通过收降的孙邵开始起了安抚青州的百姓。

又过了五天左右的时间,带着大军在汝南郡推行均田、府兵,同样在安抚百姓的张辽也接到了董璜的命令和信件。在发现相国的战略和自己不谋而合,而且还特意写信夸赞自己的表现后,一向沉稳的张辽也不由得咧嘴笑了起来。

同时为了尽快积攒出足够的钱粮,对于推行均田制就更上心了。当然了,也不会忘了派骑兵深入敌军的境内进行探查就是了,暂时不能开战,但不代表不能搜集这些敌军的情报,打探他们的动向啊!能让敌军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精神紧张也是不错的。

与哨骑到达汝南的时间差不多,南阳的董嶷也收到了董璜的命令和书信,因为董璜的计划和董嶷的规划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且也不会减少自己的功劳,董嶷对此一点也不抗拒,反而很是积极的进行了配合。开始将军队隐藏起来,打算吸引蔡瑁北上后将他彻底消灭。

而当他看到信件中关于董母去世的消息后,董嶷整个人都愣住了,这个消息来的实在是有些突然了,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但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分心,便什么都没有表露出来,只是默默憋了一肚子的火,准备全往蔡瑁带领的荆州军身上撒。

“祖母,孙儿无法回去向您尽孝,只能在沙场上为国尽忠,为您老长长脸了!”

董嶷低声喃喃自语了一句,接着便叫来了李利开始发布起了命令。

荆州军的蔡瑁本来是想着火速驰援南阳的,为此还对黄祖下了死命令,让他冒着雨季水位暴涨、水流湍急的风险载着大军渡过汉水争夺邓县。但他没想到,自己几万人日夜不停的猛攻,用尽了各种方法,竟然都没有打下只有两千人驻守,而且城墙已经泡在水中的邓县。

蔡瑁为此都差点自闭了,这他妈也太离谱了点吧!你可是只有两千人啊!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不科学啊!

而另一边的郝昭则表示,就这点本事还不够自己热身呢?感觉自己五百人就能守住了,要不是董嶷将军想要钓鱼,自己能让荆州军连城墙都摸不到!

不过,现在的话还是算了,也可以准备撤了,再挡下去蔡瑁就是再傻也会意识到文聘全军覆没了。只有让他以为还来得及救援,但时间很紧,他们才会不顾一切的急行军北上,到那时也就能掉入董嶷将军布置的陷阱了。

“传令下去,可以减轻抵抗力度了,另外派人悄悄给城墙动点手脚,然后就可以准备撤了!”

“是!”

这三个地方现在都在厉兵秣马,兢兢业业的忙碌着,而益州雒县的画风就不一样了。

因为益州本身就是朝廷的大后方,相对来说又很闭塞,导致外界的战火根本影响不到蜀地,在中原、河北乱战的时候,益州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安宁。只需要安安稳稳的治理地方吞钱屯粮就行了,这日子可不要过得太舒服!

剩下来的益州大族们本来很排斥这些外来的征服者,加上董璜强硬推行均田制度,因此一直都对董璜很不满,但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后,他们慢慢发现这样也很不错啊!虽然被夺走了大量的土地,但每个家族还是剩下不少的,而且还可以分享到丝绸之路和南中贸易带来的利润。加上朝廷是当今最强势力,根本不用担心战火烧进益州提心吊胆的活着,益州的士人还能被大将军吸纳,进入朝廷和相国府任职,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啊!

自己这些被鄙夷排斥的蜀人,终于也能成为凌驾于关东士人之上的朝廷栋梁之才了!虽然上面还压着西凉将校、并州豪强和关中世家这三个大派系,但西凉系和并州系是掌握军权的,和自己这些参与执政的士人完全没有冲突啊!不就是压着一个关中世家吗?这好歹也是第二啊!总比以前被压的喘不过气来要好的多吧?

现在益州都世家士人们都想明白了,想要提升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只有跟着一位明主重新建立一个统治秩序,完成洗牌才行!不然你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别人只会忌惮排挤你,而跟着相国混就是最好的选择啊!当老二不知道比连桌子都上不去好多少倍呢!

因此他们开始积极配合朝廷的调令,为的就是在相国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让他们益州人能继续往上走走,以后有人做个刺史啥的……不就是钱粮吗?益州多的是!

连带着对于牛辅这个益州刺史都亲近了不少,虽然他能力不咋地,但人家再怎么样也是相国的亲戚啊!而且从坐镇一方来看就可以看出他很受相国信任了,搞好关系总是没错的。

在益州世家都可以巴结下,牛辅的日子不要过得太滋润,不光妾室纳了十多个,连孩子都已经生了三个了,两个带把儿的一个丫头,可给牛辅乐坏了。

不过他虽然喜欢享乐,但因为性格胆小又想给自己儿子铺路的原因,所以还是拎得清的,从来不敢耽误事,特别是董璜下令要求的事情。

当他收到了董璜下达的命令和信件后,他第一时间便叫来了自己的所有下属,将相国的命令传达了下去,安排了下属去通知江州的徐荣,同时也要求尽快的筹集钱粮送去江州,以此来供应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