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朝廷下达的封赏,董璜没有拒绝就直接接受了。这又不是加九锡或者封公、封王,用不着自己假惺惺的推辞一番,还是赶紧将这些好处拿到手吧!

相国这个官职就不用说了,假黄钺可比持节强太多了。其实在最开始,假节、持节、使持节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称呼不同罢了,历史上它们真正出现等级差别是要在晋朝之后了。虽然因为董璜在持节后,授予了李傕、徐晃、张辽假节之权,这才有了大小差别,但这更多的是因为董璜的威望要强过这三人所带来的影响罢了,本质上还是没有差别的。

但黄钺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就比持节这些要高。钺,指的是大斧,专指杀伐的礼器,也代指行使杀罚的权利。所以“钺”这种权力轻易不会假给他人,只有统治者才配拥有。这也是后世用“假黄钺”,而不用“持黄钺”的原因,因为“持”代指钺的权利被皇帝转移出去,而“假”指持有者不是真的拥有“黄钺(君主)”的权力。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获得了假黄钺,就代表这个人能暂时代替天子行使权力了。至于代替多久,就看黄钺什么时候被收回去了,反正董璜是不打算还的。

并州牧董璜也不打算放弃,他大本营就在晋阳,所以肯定是不能卸任并州牧的。何况不出任并州牧的话,以董璜如今的身份就必须要入朝辅政了,虽然朝廷已经被自己彻底掌控了,入朝辅政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刘协毕竟还是天子,历史上权臣往往另立统治中心,选择对朝廷和傀儡皇帝进行遥控不是没有理由的。

权臣和天子要是长期处于一地,难免会因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剧烈冲突,要么如司马昭那般权臣干掉皇帝,要么如元子攸那般皇帝干掉权臣,而这两种情况中,都是董璜想要极力避免的。

而且亲自逼迫欺辱天子啥的,也不是啥好名声,还是交给自己的心腹去做吧!虽然后世难免给自己扣帽子,但那就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了。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要自己不亲自前往长安,就算激化了和刘协的矛盾,也还有缓和的余地。

至于绛侯的食邑增加到了三万户,这倒不算什么大事,除了让自己的私人收入更多,绛侯国的领地拓展到了绛邑、临汾、闻喜、平阳四县之地之外,就是无形中提升了一下自己的地位了。

毕竟自从大汉建国以来,就数自己的食邑最多了。贾复食邑六县,但他的是食邑数量还真比不上河东的富庶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万户的食邑压根就不是人臣的规模。

对于董璜来说此次封赏,最重要的其实是承制封拜和都督六州诸军事的权力。

承制封拜是一种特殊制度,指的是君主或皇帝授权给将领或重臣,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替君主进行封赏和任命官员的权力。这种权力通常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授予的,例如对外战争、平定内乱或其他重要任务时,以便受命承制封拜的重臣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紧急事务。

当初袁绍打算推举刘虞为帝,被拒绝后还不死心,想让刘虞承制封拜,为反董联盟的诸侯们封候拜将,只是也被刘虞拒绝了,从这里就能看出这项权力有多大了,袁绍都想通过它来获得任命。虽然这狗东西后来自称承制封拜了,但这种伪命怎么可能和董璜这种朝廷的正式任命相提并论呢?

董璜获得这项权力后,说的简单一点的话就是从今以后董璜可以自己给手下的人封侯拜将了,这是朝廷赋予他的合法权力。虽然任命的人依旧归属于汉室,但内心到底向着谁就不一定了,毕竟董璜也不会傻到任命和自己作对的人不是吗?

承制封拜是能让董璜合理合法的培植忠于自己的势力,都督六州诸军事的权力,则是让在自己辞去大将军职位后,依旧能名正言顺的控制治下的所有兵马,就算不做大将军了,兵权还是我的!

这样的配置保证了董璜依旧是整个朝廷中,掌握兵权和政权的核心。

董璜升任相国后,第一时间就要选拔相国府的属官,扩张自己势力了。封赏的诏书下达后,不过是个开始罢了,想要真正的名副其实,就必须迅速组建好相国府。

而且,因为自己的相国府本身就是霸府,加上这是封公封王前的最后一步了,会为之后对公国、王国打基础,董璜打算将相国府的属官和职位进行一些调整。

分长史为左右长史主持府内事务,秩两千石,分别由刘艾、陈群出任。设左右司马,负责统领归入相国府的陌刀营和飞熊军保护相国,秩两千石,分别由华雄、庞德出任。设左右参军,负责军略征伐、出谋划策,秩一千石,由贾诩、荀攸二人出任。设主簿四人,负责记录府内诸事及文书往来,秩六百石,暂时由法正和征辟而来的杨阜、黄权、郑度出任主簿,由阮隅、陈琳二人出任文学祭酒,负责起草政令檄文。

其下设立九曹,各置一掾二属,除东西二曹外各曹掾皆秩六百石。其中东曹主府内政令施行及审核,西曹主府内军令传达执行,均秩千石,分别由路粹和张绣出任。

将金曹、仓曹撤销职能合并进户曹之中,主管农桑、仓谷、漕运、盐铁货币之事,由刘巴出任户曹掾。

将词曹、决曹、法曹全部撤销,职能并入新设立的刑曹中,负责所有刑法审判之事,由夏侯兰出任刑曹掾。

设立工曹,负责相国府内的一切工程建设,及武器锻造研发,由蒲元出任工曹掾。

对兵曹的职能进行扩充,除了管理府兵的兵役外,还要负责日常训练及战时进行征调兵马,还有战马的培育也归兵曹管理,由赵云出任兵曹掾。

设立礼曹负责祭祀、外交和士子的考核,由并州督学从事杨洪出任相国府礼曹掾。

设立吏曹,负责为相国府选拔、举荐人才,及掾属的考核升迁,董璜打算征辟益州人秦宓出任吏曹掾。

察曹,负责监察、各曹并巡视治下各郡国,性情刚直的益州人王累出任察曹掾最为合适不过了。

而并州牧府,董璜也进行了一番调整,由张既出任并州别驾,张松任治中从事、梁鹄任督学从事,金旋任簿曹从事、张裔任功曹从事、郝昭任兵曹从事。

重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相国府和并州牧府时,除了关键性的职位依旧掌握在凉州和关中人手中外,董璜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开始提拔益州人了,这是为了应付刚刚投入麾下的河北系士人。

虽然董璜将相国府和并州牧府的机构进行缩减,但职能却没有减去,而是合并了起来,这样就能加强效率,同时施行军政分离也能防止哪一方做大脱离控制。虽然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董璜觉得作为过渡性的机构还是没问题的,主要是要先让大家适应一下,方便以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除此之外,董璜将学宫、商会及原先大将军府名下的官仓也全部转移到了相国府名下。等到所有属官全部就任,所有机构进行重组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一个月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