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 第466章 点亮核物理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3月18日,当帝国上下还在欢庆小皇子的诞生时,在212研究所内的研究员还在黑板上做着演算,他们正在验证一些关于核物理相关的方程算术。

现在的大明帝国内部早已经对核物理进行了立项研发,并把大量有关科学家征调到212研究所内进行着隔绝于世的科研工作。

为了确保这一机密研究,212研究所内的所有科研人员乃至普通的工人都签署了极其严苛的保密协议,许多人之前只接到了通知便被有关部门带到了这里,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去哪里。

只知道一个特殊的邮编地址,靠这特殊的邮编地址他们才能够和家人进行联系。

整个212研究所就建立在北疆的一处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内,地面上的楼内都是一些精密的仪器,像是有些更加需要环境的科学实验,科学家们就会在212研究所的地下实验室内完成。

大明帝国212核物理研究所

“演算的结果怎么样了?”

担任原子弹研究小组副组长的潘冠森瞅了一眼停止演算的研究员,沉声问道。

“演算的结果完全证明核物理可以用作武器,只要有足够的铀235,我们就能够用这铀235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炸弹,威利不输于您之前利用暴风制造的球型闪电。”

这名研究员兴奋的指着黑板上的数据,高威力的球型闪电需要大自然的能量,这种完全就是靠天吃饭,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搞出来那种玩意。

而这核弹就不一样了,只要有足够的铀235,那么就能无限的生产核弹,完全就是自给自足,不用靠老天爷吃饭。

“哦!我的上帝!这些方程都是正确的,可这些数据也太荒谬了吧,30公斤浓度80%以上的铀235?我们去哪里弄这么多?”

爱基斯坦博士挥舞着双手,难以置信的看着墙上的那些数据,他都怀疑这些计算了一周的数据是不是搞错了。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爱基斯坦自然没有化学家出身的潘冠森更懂铀235,可他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对于铀235也是有些了解的。

大自然中的铀矿中,大部分矿石富含的都是铀238,而像是铀235仅仅不足1%,更要命的是这1%的铀235中杂质也是非常多的,必须要经过提纯才能够用作武器什么的。

可要等铀238衰变成为铀235,那他妈的得等上上千年乃至上万年,要想获取高浓度的铀235,那必须先对铀矿进行提炼,提炼出铀238和铀235后,再进行提纯,提纯分离之后,又得对铀235进行浓缩。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铀235了。

现如今他们的212研究所内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两套提纯浓缩方案,一套是气体扩散法,靠着不同分子通过特殊材料膜的速度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再通过气体富集方式提纯铀235。

另一套是离心机法,就是把铀238和铀235的结合体六氟化铀,丢进高转速的离心机中,靠着差速不同进行分离,以获得核武器需要的铀235。

不过研究员们因为意见不同分成了两组,一组要求用气体扩散法,另一组要离心机法,双方为此开了多次商议会想要把意见合拢一下。

可人和人的观点哪能那么容易契合,靠着多次的计算和方案推演,双方的方案完全都可以获得高浓度铀235,自然不愿意丢掉自己的方案,去支持另一组方案。

“可这些数据不会有错,经过了许多次实验,我们或许需要一些实物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加可信,比如造个反应堆!”

潘冠森拿着笔记本一边记录着最终数据,一边和爱基斯坦说道。

“反应堆?你的思路可真不错,可也需要不少5%的浓缩铀,一百吨铀矿中能分离出来的铀不到1吨,而这1吨铀中铀235的含量还不到0.5%,还要提纯什么的。”

“这反应堆需要的1公斤4%的铀235也不好搞,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讨论到底用那个方案提纯,更别说日后还得用什么东西给这些高速中子减减速。”

“要不然这一公斤铀235加入反应堆,那得当场把咱们炸成灰,而且这玩意还是高放射性的。”

爱吉斯坦喋喋不休的拿起一根笔在给潘冠森进行着演算,向其说明造个反应堆是多么的困难。

“再困难我们也要搞啊!这可是改变世界的玩意,日后还能发电什么的。”

“待会等去燕京汇报工作的钱组长回来,我们几个小组再开一次意见讨论会吧!”

潘冠森停止了书写,眼神中透露着坚定,这种大杀器他们大明帝国必须要拥有,哪怕付出再高的代价。

“我知道,我们得有这种武器,我去看看居里夫妇的进展!”

爱基斯坦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助手往另一处实验室中走去,在那里还有许多科学家在进行着核物理的研究。

3天后,钱组长便从燕京飞了回来,这次他可是为研究所带来了一个好的消息,那就是他通过拜访皇帝获得了新的灵感。

“钱组长好!我们以为您还要在燕京待上几天,可没想到您的行程还缩短了不少!”

一名助理开着车载着钱组长往戈壁滩上的212研究所开去。

“恩,获得了一些灵感和支持,陛下给我提供了5千万的资金支持,让我们好好搞研发,要啥给啥。”

钱组长翻阅着手中的笔记本,这是他在燕京所获得的感悟和演算数据,对于这个项目的进展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

钱组长回到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集体大会,向基地内所有的工作人员传达了皇帝的慰问和意志,勉励大家继续的为帝国奋斗,做出一些卓越的贡献。

第二件事就是拍板支持气体扩散法提纯浓缩铀,所有项目小组的研究必须围绕着气体扩散法进行,将内部的意见进行了统一。

“钱组长!您不再考虑一下离心机法吗?这气体扩散法需要的电量太大了,制取10公斤高浓度的铀235就得消耗全国一半的电量,而离心机法只会消耗气体扩散法的十分之一电量!”

一名支持离心机法的研究员在会议结束后找到了钱组长向其说明了利弊。

“我知道,可我去燕京进行汇报时,皇家科学院材料分院的院长告诉了我,现在我们的材料还不支持十万台几万转速的离心机高负荷运作,我们没有多余的选择。”

“陛下也对气体扩散法非常支持,他认为只要能把这种超级武器造出来,电量消耗就是小事,他下令全国扩建电站,以支持我们的研究。”

钱组长给这名研究员耐心的解释道,在听到皇帝支持和材料问题后,这名研究员最终还是同意了气体扩散法。

至于皇帝为什么会支持气体扩散法,钱组长也不太清楚,他一见到朱铭轩,朱铭轩就似乎是知道他来燕京的目的,大手一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电力支持气体扩散法。

其实朱铭轩也是非常无奈的选择气体扩散法,因为在这个年代的科学体系和技术能力并不算发达,唯一可以参考的对象就是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用的是气体扩散法,那么有了前车之鉴,他大明帝国就能少走弯路,一步到位,先把核弹搞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