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铭意为父母丁忧守孝三年之愿,在百日后多次收到皇上复职圣旨,只能提前向兄长及老家长辈辞行回京。

因罗爷爷仍在,老李家弟兄遵循爹娘留下的遗愿并未分家,在罗爷爷九十寿终正寝,弟兄们为老人家风光大葬之后才实行的分家,但并未分府别过。

到底太师府占地极广,别说住上他们兄弟两房人,即便下头的子孙满堂也是够塞的。

孙妈妈和仲夏姑姑在罗爷爷驾鹤仙游的前几年也走了,从前跟随爹娘身边的老人,还剩良辰和十一,二位皆被兄弟二人留在太师府内养老。

在铭意六十岁那年,提前向炎帝请旨致仕,趁老胳膊老腿还能动以前,带上老妻袁氏周游大盛朝的大好河山。

铭意一直知道,爹娘在世以前向往着外头的生活,所以,夫妻俩无论到了哪个州城,都会亲笔撰写地方的风土人情,造成册子寄回京城太师府。

每每铭笙收到铭意寄回的册子,便知道他老小子还活得好好的,不免摇头失笑。

明昭当年生下次子后,魏寒便找康宁堂大夫开了服绝子药自个吃下,他实在是看不得媳妇再经受生子之苦。

此事,明昭一直不知,险些以为是自个生行哥儿时伤了根本,无法再有身孕。

当明昭知道魏寒干的蠢事之后,气得把男人拖到耙场陪她练了几日的耙子。

夫妻俩虽时常绊嘴,却也是无伤大雅,更像是生活中的小情调,反而有时绊着绊着对方便先笑出了声。

可把下头的儿女看得直摇头,觉得他们的爹娘怎的活着活着,活回去了是怎么回事。

怀溪虽该是老李家最大终极boSS,或许是因为李怀江和李婉的翅膀改动了朝局,这一世洐生了个有实权的【太师】职务。

所以,当李怀溪凭本事爬上吏部尚书高位,仍是无法体现他的boSS技能。

不过,四房这一世的轨迹改变得相当顺利,下头的子孙个个都成了瀚博书院的授学儒家,为大盛栽培了许多栋梁之才。

多少学子因为能够拜入李家瀚博书院而感到骄傲,甚至到最后,皇室之子也唯有储君才可年幼时做为瀚博书院院长唯一的闭门学子。

梁亲王世子高柏舟,当年姑姑和姑父仙游时,他还请旨为亲长丁忧来着,却因身居户部尚书高位,被炎帝驳回了请旨意愿。

思婳和之冬师姐弟俩传承了其师傅的好医术,除了广施医术还时常为灾民百姓带去救治良方。

可谓是这个时代造福一方的善举,为梁亲王府以及康宁堂积攒了不少美名。

梁亲王高辰,在妹子妹夫次年也跟着仙游,这一回炎帝不得不头疼户部职务了,到底是亲叔祖离世,他可不能再押着堂叔父不让丁忧。

好在,户部官员经过李怀江的吏整之后,几乎掌控在炎帝的手上,三年也就三年,炎帝为叔祖哀伤之余,忍泪批复。

梁亲王走后,曾经执掌的兵权顺势落在了次子高稹手里,自上回经李婉劝戒之后,秋灵和高稹又连生了一个闺女和最小的儿子。

夫妻俩也算是膝下美满,秋灵靠着婶婶教受的经商手段,将和祥商的买卖铺设了整个北境。

秋生在叔婶离逝后,也向圣上请旨丁忧,炎帝念及宋叔父是姑祖父母的半个儿子,准旨不过也只批复了百日孝假。

需知,李家的叔父们在朝堂都身兼要职,炎帝这般亦是无奈之举。

孝假满后,秋生不好再与妻儿住在太师府,多年前长姐回京已在京中为他准备了宅邸,修葺一番就可入住。

裴氏时常学着帮妯娌嫂子打理买卖,更多时候是处理学院要务,发展婶婶筹创长空学院的精神理念,为流民稚儿提供改变命运的机遇。

李婆子和张姑父相继离逝后,李铭丰便把老家的爹娘接到了京城养老,老家的买卖有族里接手的后生操持,也不必老子娘为之忧心。

到底爹娘年纪大了,做为儿子自当要把爹娘带到身旁方能尽孝道。

起初,陈氏总不习惯,不过好在老亲家林太太与她能唠到一块,两个老女人三不五时相约吃茶唠嗑,再有另一位亲家沈太太的加入,渐渐的,陈氏发现京城权贵间的瓜不比乡下少,陈氏是越唠越起劲。

很快,陈氏成了盛京亲眷圈中有名的万事通,谁要想打听点什么,找李家三夫人总没错。

三房有林氏这位当家儿媳掌管,李怀池和陈氏别提过得有多快活了,只管坐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闲时遛鸟唠嗑,比之在乡下还要养人。

林氏是几个妯娌中绣品最好的,宁氏很自然的就把京城巧意楼和锦绣坊分到她手里掌管,林氏也不负所望,大大替宁氏分担了许多重任。

二房凌氏在五十八岁那年走的,李怀河在凌氏走的第五年也倒下,在他弥留之际,把儿子喊到床边,仔细交待后事。

“切记,日后无论发生什么,大房都是咱们二房的支柱,咱们老李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能有二心。”

老男人李铭然头一回哭得肝肠寸断,在榻前应下父亲所有的遗愿。

“爹,您放心,儿子会传承您的信念,仔细教导下头的子孙。”

李怀河欣慰的眨了眨眼,他犹记得当年哥嫂对他们二房不弃,如果不是哥嫂,他们二房何能有后来的富贵光景。

好在,他没有辜负哥嫂的信重,他们二房将商行经营得很好,壮大了商行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

再有下头的子孙,也慢慢的把商行开遍了全国的每一个州城,让百姓们都知道这世间有一家名为【和祥商】的商行。

远在山海关戍边的睿亲王,在亲姐姐离逝当夜便有了心灵感应,再有雕夫半夜盘旋高空之势,就猜到是姐姐和姐夫已经走了。

早在几日前,他就收到姐姐的书信,没想到,这一日还是来了。

于高顺而言,他的宏志是凭借自身的本事领兵打仗,但是,在他心底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旧年时跟姐姐姐夫生活在乡下的短短数月。

许是年岁大了,总会不自觉的回忆过往,毕竟,年少时的纯粹最为珍贵。

睿亲王拎起桌上的酒壶,走至廊下,望着灰蒙蒙的天色,洒下玉酿与亲人道别。

“姐姐,姐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