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军史周期 > 第237章 年,中央军委实施“师改旅”,究竟怎么个改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7章 年,中央军委实施“师改旅”,究竟怎么个改法

1998年,中央军委实施“师改旅”,究竟怎么个改法?体现在三方面

199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军不仅降服洪魔,而且还开始了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这一年,中央军委对各野战军进行了重大调整,“师改旅”是诸多措施中尤为重要的一项。究竟为什么要搞“师改旅”?又是怎么一个改法?这是一个大问题。

▲九八抗洪中的人民子弟兵

简而言之世界军事发展方向标变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让战争样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九十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让世人看到了海、陆、空、天、电联合作战的威力。海湾战争中,真刀真枪的短兵相接反而没有,更多的是超视距打击,还没看到敌人,对方已经解决战斗。

我军搞“师改旅”的目的,就是看到了未来战争中,技术性兵种的重要性突出,步兵编制人员理应适当减少。在此背景下,以体制编制调整为契机,进行战术上的调整,打赢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化战争。笔者一向强调一个观点,即战争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能在排兵布阵的过程中使用“蛮力”或者说打仗不动脑子。

以二战时期苏军的表现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苏军当时的武器装备不能说特别先进,最起码轻、重、远、近武器搭配没有问题。再者,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能源源不断的为前线输送各类物资。然而,苏军在对德作战过程中的表现,往往是不尽人意。虽说苏军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打胜仗,可惨胜如败。1942年1月,苏军发起了“大反攻”。

▲二战中的苏联红军

此次反攻,苏军将德军第16集团军的第2步兵军大约10万人分割包围在杰米扬斯克地区。但是,苏军未能在霍尔姆小镇彻底堵住德军外逃。驻守霍尔姆小镇的德军为“舍雷尔战斗群”,这是一支由6500人组成的杂牌军。苏军为了补上这缺口,集中了6个步兵师、6个独立步兵旅、7个独立滑雪步兵营、2个坦克旅,另有各类火炮489门,还有第7混合航空师提供空中支援,这阵仗确实是大。

就武器装备和兵力来看,对付6000人的德军,这是名副其实的富裕仗。让人颇为不解的是,苏军硬生生的打了105天,几乎天天都搞正面强攻,也没能攻克霍尔姆镇,以至于德军外逃。苏军表现为何这么拉胯?说白了,从来不针对战场实际做战术调整,死搬硬套地按照作战计划的时间表执行。打到最后,德军能够摸透苏军的进攻规律,动用了多少兵力从哪个方向打都搞的一清二楚,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防御。

关于霍尔姆战役苏军失利的分析很多,在笔者看来最关键的是苏军战术不够灵活,多兵种协同作战没做到位。不可否认,苏军打仗确实是不怕牺牲、作风硬朗,无愧于战斗民族,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抚今追昔,你就能明白体制编制调整的重要性。纵观我军历次体制编制调整,都不是非简单的压缩编制人员,背后牵涉的必然是一系列战术的调整。

▲大军区时代,我军某摩步旅演练旧照

在笔者看来,我军“师改旅”的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减少指挥层级,为信息化建设让路;

信息化建设、指挥层级之间的关系,该怎么理解?笔者以一个县的电网编制人员为例。以往一个变电站,需要一个班驻守倒班维护运转,一个县就是100~200人的规模。随着电网技术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一个县只需要15个变电运维人员。从一二百人到15人的变化,电网系统的指挥层级必然发生变化。

1998年的体制编制调整,跟电网系统的变化类似。以原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为例,辖内第58、60师统一执行摩步旅编制,撤销了团级建制,指挥层级简化为“旅—营—连”,兵力约为以往的一半。其他集团军的情况,与第20集团军大致差不多,无非辖内摩步旅的数量有所区别。

▲原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某部演练旧照

同期,我国微机销量高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当时在信息领域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计算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程度。我军计算机的应用让各单位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快,体制编制的调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叫与时俱进。

(二)优化军兵种比例,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

师改旅的本质是技术兵器的下放,旅一级军政主官调配辖内支援兵种更加从容,兵种搭配的样式也更加多元化。仍以第20集团军为例,1985年成立初期,该集团军第58师辖第172、173、174团及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其中,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为师属支援兵种。1998年,摩步第58师执行摩步旅,坦克团改为了编制小巧灵活的坦克营,可随时供本旅调配。

▲我军摩步旅坦克营的部分装备

师改旅之后的战斗力的提升靠什么?靠武器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提升。否则,编制人员降下来了,其他方面不到位,战斗力反而会变得更弱。俄军也搞过师改旅,在旅与师之间游移不定,归根到底还是没钱,武器装备水平提升不上去,信息化的任督二脉没打开,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三)解决摩步师机动性差、对后勤保障依赖度大的问题;

大家可能不明白,九十年代的野战军机动方式已经很丰富,铁路、公路、空投、海运等等,可为什么还要说摩步师机动性差?暂且不说摩步师到了战场上怎么打的问题,就说开打前怎么集结出动的问题。大家要知道一点,摩步师辖内各部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开来驻扎的。

况且,部队集结也不是人到了就完事。集结命令自上级首长下达至集团军军部后,再依次下达至师、团、营、连,这个过程不是电话交代一下就可以了。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你在楼下对着一栋小高层喊着让大妈下来领鸡蛋一样。

▲我军某部的集结出动

集结之后,还要完成各单位的弹药补给、各类特种车辆的维护、零件通用程度检查等等工作,整个过程可不是过家家,而师改旅之后的部队集结出动就轻松许多了。由于撤销了团级建制,摩步旅的编制轻巧灵活,机动性也就增强了。至于摩步旅怎样解决后勤保障问题,这个很好理解。

以野战部队的食物补给车为例,保障一个摩步师需要多少?保障一个摩步旅又需要多少?上文已经说到,摩步旅的人数约为摩步师的一半,你说说需要多少食物补给车?我军九十年代末,后勤保障体系已经很完备,而摩步旅的编制人员又少,相应的后勤保障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确保在作战的各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的做到充足完备。

▲新时期我军某部合成旅

综上所述,中央军委于1998年实施的“师改旅”,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提升了我军的合成化程度,对我军的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摩步旅对后来的机步旅,乃至于现在的合成旅,都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2017年新一轮军改中,合成旅成了我军的主流编制,也是新型陆军具备“立体攻防、全域作战”能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