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军史周期 > 第171章 干部子弟参军第一波主要集中在1968年到1973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1章 干部子弟参军第一波主要集中在1968年到1973年

1968年,我13岁。这一年春天,我住的部队大院忽然热闹起来,邻居家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在忙着入伍参军。有的在检查身体,有的在填写政治审查表格,有的在回学校与老师同学告别,还有的三五成群几个好朋友相约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这一年,可以说是国家征兵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年,大批的军队干部子女开始应征入伍,进入部队,成为解放军战士。我居住的军区大院,有100多个适龄男女青年光荣入伍,穿上崭新的军装,告别父母,来到部队。

1968年之所以有大量的大院孩子参军入伍,原因有三:一是1967年解放军没有招兵,这一年是解放军实行《兵役制》后,仅有的两次没有招兵的年份(还有一次是1972年),两年没有招兵,军队招兵的数量猛增;二是军队干部子女大多数出生在解放后的几年里,到了1968年刚刚好十七八岁左右,到了可以当兵的年龄;三是大学已经停止了招生,大院孩子上大学是不可能了,入伍当兵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这一年应征入伍的大院孩子特别多,家长也非常支持把孩子们送到人解放军大学校扛枪锻炼,保卫祖国。一时间,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参军的孩子,有的家里一下子走了三四个孩子。

那一年我太小,根本不够参军年龄,当然与入伍无关,只有看热闹的份儿。但据我观察,那一年,很多大院孩子年龄都不够18岁的,也以“小兵”的名义应征入伍了。16岁17岁的大有人在,14岁15岁的也有不少,最夸张的居然与我一般大的13岁的改了年龄也当兵走了。反正,只要家长同意,部队带兵的愿意,年纪小很多的也都穿上了军装,神气活现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让我羡慕得要死。

1968年大批军队干部子女当兵的闸门一打开,大院孩子参军的潮水汹涌而出。从1969年到1973年,五年时间里,大院孩子符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的,基本都应征入伍了。从此大院里面空空荡荡,昔日孩子们打闹玩耍的场面一下子少了,家庭里也安静了很多,很多家庭所有的孩子都参军走了,只剩下两个孤零零的家长。我是1972年底高中毕业,17岁,也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梦寐以求的愿景实现了。

与我的同龄人相比,我算当兵年龄晚的,很多人都在15、16岁时参军入伍了。当我还是新兵时,他们已经是有好几年兵龄的“老兵”了。

从1974年开始 “批林批孔批走后门”运动展开后,部队大院干部子女大规模参加入伍的高潮暂告一个段落。直到四年后的1977年初,才迎来又一个更大规模的大院孩子参军入伍的高潮。

客观地讲,有逃避下乡的嫌疑,但参军后,这些年令较小的孩子到部队后也是吃了不少苦的,那时我是班长,那些干部子女比现在的青年人好管多了,干活出勤内务没有落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一些同志奋勇作战,英勇战斗,有些人献出了他们年青的生命。 不能因为参军方式而否定所有人,也不能因为正常参军而认定所有人都是英雄。

国人多不了解那时的国情,那时军队的老一代子女正赶上成人就业高峰期,地方上也是一样,地方人员的子女可以安排工作接班,军队这一大批子女就没有这个方便和优势,为了稳定军心稳定军队,只有利用军队招兵入伍来解决这庞大的军队子女安置问题。

七十年代,我大姐在省委行政处工作,她邻居两口子也是省委一般干部,生有一儿一女,夫妻二人就送儿子去当兵,儿子到部队不到一年时间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儿子上前线参战,他儿子刚上前线一枪未放糊里糊涂就被流弹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夫妻俩领回一个三等功勋章,和一本烈士证书,夫妻俩本来是送儿子去部队度度金,儿子死后夫妻俩打击很大,整天沉默不语,没过三年夫妻俩双双相继去世,还不到五十岁,最后家中只剩一个尚未嫁人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就这么败了。

羡慕你们大院里的女孩子们,我从懂事起第一愿望就是当女兵,一直未能如愿。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一个道理,闹了半天当女兵是要选择家庭的